简中的治政细节?
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汉简,记录了基层官吏的日常工作:“正月丁亥,丞吉下少史,令史,啬夫,各循行部,察计簿,毋有稽留,毋敢为奸。” 这些细节让我们得以窥见 “南面” 者治理的末梢。冉雍在卫国治理的,或许就是这样一个个具体的城邑,他 “见狱讼必察其情” 的认真,正是对这些日常政务的负责。?
汉简中还有 “民有冤,得诣府自言” 的记载,说明当时已有申诉制度。这与冉雍主张的 “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的理想相呼应。虽然 “无讼” 难以完全实现,但这种追求公正、化解矛盾的努力,是 “南面” 者应有的担当。冉雍的治理,正是从这些具体的制度和实践入手,一步步实现社会的和谐。?
七、书画里的南面气象?
元代画家倪瓒的《容膝斋图》,画中虽只一方小屋、几竿修竹,却透出一种 “大隐隐于市” 的从容。这种境界与冉雍 “居陋巷而不改其乐” 的品格相似,都体现了内心的安定与坚守。“南面” 者未必需要奢华的宫殿,正如冉雍在简陋的环境中仍能推行仁政,真正的治理境界在于内心的仁与智。?
明代画家仇英的《孔子圣迹图》中,有一幅 “冉雍仕卫” 的场景:冉雍身着官服,坐在堂前,面前跪着申诉的百姓,他神情严肃却目光温和。这幅画生动再现了冉雍 “宽惠爱民” 的治政风格。画中堂屋的匾额写着 “明德堂”,正是对冉雍 “修道以仁” 理念的诠释。?
八、民间记忆中的冉雍?
在菏泽冉雍故里,至今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传说。当地老人讲,冉雍在卫国为官时,曾遇到一起兄弟争产的案子,他没有立刻判决,而是让兄弟俩互换财产居住一个月。一个月后,哥哥主动让出了大部分财产,弟弟也羞愧不已,案子不判而解。这个传说虽无史料记载,却体现了百姓对冉雍 “以德化人” 的认可。?
当地还有 “冉子井” 的遗迹,相传是冉雍为解决百姓饮水困难而开凿。井旁的石碑上刻着 “甘洌如仁”,这四个字道出了百姓对他的爱戴。冉雍的治理,不是高高在上的命令,而是融入百姓生活的关怀,这种 “为民服务” 的精神,正是 “南面” 者最珍贵的品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九、典籍里的南面智慧?
《尚书?大禹谟》中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被视为儒家治政的核心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