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公司的创始人任正非说:“华为的成功,源于我们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学习的执着。” 华为公司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千亿元,同时还建立了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华为的员工说:“在华为,你必须不断学习,否则就会被淘汰。公司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每个人都在努力提升自己。” 这种企业层面的好学精神,让华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
九、好学之乐的永恒追求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学的最高境界,是从学习中获得快乐。这种快乐,不是物质上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充实和愉悦。在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有一片刻满甲骨文的甲骨,其中一片上刻着 “学,乐也” 的字样,这或许是中国最早关于学习快乐的记载。
清代的文学家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道:“吾生平最大的乐趣,莫过于读书。每得一奇书,如获至宝,夜读不寐,其乐无穷。” 袁枚在随园定居后,“广收书籍,招纳文人,每日与友人饮酒赋诗,探讨学问”,他把学习和生活融为一体,在学问中找到了人生的乐趣。他说:“学问之道,不在名利,而在自得其乐。”
当代学者钱钟书,是出了名的 “书痴”。他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就 “横扫清华图书馆”,毕业后更是 “闭门读书,不问世事”。钱钟书的夫人杨绛说:“钟书读书,常常手不释卷,有时甚至忘记了吃饭和睡觉。他从书中获得的快乐,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钱钟书在《围城》中,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描绘了各种知识分子的形象,他的创作灵感,大多来自于他广泛的阅读和深刻的思考。对钱钟书来说,读书不仅是工作,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享受。
在云南大理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名叫王坤生的老人,他一辈子都在村里的小学当老师,退休后依然保持着每天读书的习惯。老人说:“我没读过多少名校,但我就是喜欢读书。每本书里都有一个精彩的世界,读一本书,就像去了一个新的地方旅行。” 老人还把自己的藏书整理出来,在村里办了一个小小的 “农家书屋”,供村民们免费借阅。他说:“看到大家读书时开心的样子,我就觉得特别满足。” 这位普通的乡村老人,从学习中获得的快乐,丝毫不亚于那些着名的学者。
十、结语:让好学之光永远闪耀
从颜回的陋巷灯火,到现代的在线教育;从孔子的杏坛讲学,到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十室之邑” 的好学精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