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小人之利也。敢烦里旅?”他认为自己作为臣子,能够继承先人的住宅就已经很满足了,不需要豪华的住宅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而且,他住在靠近市场的地方,生活方便,这也是一种小民的便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晏婴还非常谦逊低调,从不居功自傲。他深知自己的才能和成就离不开君主的支持和百姓的努力,因此总是将功劳归于他人。在与他人交往中,他也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尊重他人,平等待人,从不以自己的地位和权势来压人。有一次,晏婴乘车外出,他的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偷地看他们。只见车夫挥动着鞭子,神气活现,而晏婴却坐在车上,神情谦逊。车夫回到家后,他的妻子提出要和他离婚。车夫很惊讶,问她为什么。妻子说:“晏子身高不过六尺,却身为齐国宰相,名声显赫于诸侯。今天我看他出门,志向深远,常常表现出谦卑的神色。而你身高八尺,却只是人家的车夫,还自以为了不起,所以我要求和你离婚。”车夫听了妻子的话,感到很惭愧,从此变得谦虚谨慎起来。晏婴发现了车夫的变化,询问原因,车夫如实相告。晏婴便推荐车夫做了大夫。这件事充分体现了晏婴的谦逊和对身边人的影响。
二、“久而敬之”:人际交往的至高境界
(一)初识之敬:源于魅力与才能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往往始于第一印象。晏平仲之所以能够与人建立深厚的友谊,首先在于他自身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和卓越才能。他风度翩翩,举止优雅,谈吐不凡,无论是政治见解还是文学修养,都令人钦佩不已。
在与他人初次见面时,晏婴能够以真诚的态度和渊博的知识赢得对方的好感和敬重。他善于倾听他人的话语,用专注的眼神和点头示意给予对方充分的尊重。当对方发表观点时,他会认真思考,然后以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既不盲目附和,也不强行反驳,而是通过理性的交流和探讨,让对方感受到他的智慧和涵养。
例如,晏婴在出使各国时,常常与各国的君主、大臣进行交流和辩论。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口才,能够准确地把握对方的意图和心理,巧妙地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在一次与楚国大臣的辩论中,楚国大臣故意提出一些刁钻的问题,试图让晏婴难堪。晏婴却不慌不忙,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用生动的事例和严密的逻辑将对方的问题一一化解。他的言辞犀利而不失风度,让楚国大臣们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这种初识之敬,为晏婴与他人建立长久友谊奠定了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