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外,古环境考古研究为我们还原夏代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对遗址周边土壤、植物、动物化石的分析,学者们推测夏代的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农业发展,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较为先进的灌溉技术,种植粟、黍、稻、麦等多种农作物。这些发现让我们对夏代的农业礼仪有了新的认识,例如,在农作物播种和收获时节,可能会举行特定的祭祀仪式,祈求神灵保佑丰收。
(二)殷礼:龟甲兽骨上的神权叙事
殷墟的甲骨坑中,数以万计的龟甲兽骨,记载着殷商王朝与神灵的对话。商人对鬼神的敬畏达到了近乎痴迷的程度,他们相信神灵无处不在,能够预知未来、掌控生死。每遇大事,商王都会亲自占卜,将问题刻在甲骨上,然后用火灼烧,根据裂纹的形状来判断吉凶。甲骨文中 “贞问今日雨?”“贞问王田猎,亡灾?” 等记载,生动展现了占卜在商王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殷商的宗庙祭祀更是一场宏大的视觉盛宴。在宗庙中,商王率领贵族们向列祖列宗献上丰盛的祭品,同时演奏庄严的礼乐。青铜礼器在烛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神秘的光芒,不同等级的贵族使用不同规格的礼器,觚、爵、斝等酒器,鼎、簋等食器,严格区分着身份地位。这种通过礼仪制度构建的等级秩序,维系着殷商王朝的统治。但随着周人 “小邦周克大邑商”,殷商的礼仪文化遭遇重创。周公制礼作乐,将殷礼中的部分元素融入周礼,而更多的则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湮没。
除了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殷商时期的文献载体还有陶器、玉器等。在一些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了刻划的文字或符号,虽然这些文字数量较少且难以解读,但它们为研究殷商文字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线索。玉器在殷商祭祀中也具有特殊地位,玉璋、玉琮等玉器不仅是祭祀用品,还可能象征着权力和身份。妇好墓中出土的大量玉器,造型精美、工艺精湛,其中一些玉器上雕刻有复杂的纹饰,这些纹饰可能与殷商的宗教信仰和礼仪制度有关。
对甲骨文的深入研究还发现,商人有着严密的祭祀周期,他们将一年划分为若干个祭祀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祭祀对象和仪式。例如,在 “周祭” 制度中,商王按照一定的顺序对祖先进行祭祀,祭祀周期长达一年,涵盖了所有重要的祖先。这种祭祀制度不仅体现了商人对祖先的崇敬,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结构。此外,学者们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还复原了一些殷商时期的历法和节气,这对于了解殷商的农业生产和礼仪活动具有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