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面加个“源氏”。
——————
当大势已去败局已定。
明:“弘光胡吃海塞逃避现实,隆武御驾亲征战死沙场,绍武滴水未进绝食自尽,永历怒斥汉奸从容赴死。”
意思是:我们确实是猪头三/倒霉蛋/废物/扶不上墙的烂泥,我们对不起百姓,辜负了能臣,羞煞了祖宗,但我们不会向敌人低头。
我们没有能力,只有气节,确实很搞笑、很小丑,可若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气节那就太悲哀了。
清:“其实,我早就是个倭人/苏人/共人了。”
意思是:谁打赢我谁就是我爹,父子的事能叫输吗?所以我还是赢。
倭能帮我再做皇帝的话那我就是如假包换的倭人。
苏能帮我不被引渡回去受审,那我就是钢铁信仰的苏人,共和国能大发慈悲留我条狗命的话那我就是光荣的公民。
笑我骨头软?不怕,反正有的是包衣给我和满清洗。
骂我羞先人?拜托,努尔哈赤就是给明军做女真奸起家,所以我其实是效仿先祖做三姓家奴呢。】
~~~~~~
崇祯年间。
辽东。
皇太极差点一口黑血喷出。
知道末代帝干的丢人事……没想到这么丢人,连姓都改了。
中原王朝的藩属国,有个鄙视链。
朝鲜一直在鄙视链的最顶端,南越次之,接着便是草原部落。
而倭岛,一直在鄙视链的最低端。
原因也很简单,朝鲜每次臣服,就开始追溯历史,一直追溯到箕子朝鲜。
至于是不是真的,不重要,反正朝鲜是这样认为的。
南越不服,直接追溯到泰伯。
泰伯,周太王之子。
周太王,即古公亶父母是轩辕黄帝第17世孙、周祖后稷的第12世孙,周文王的祖父。
泰伯最着名的故事便是泰伯奔吴。
泰伯和仲雍为了成全父亲周太王的意愿,主动放弃继承权,逃到荆蛮之地,建立了吴国。
南越认为自己是泰伯后裔,箕子不过也就是商王文丁的儿子,南越比他们朝鲜尊贵多了。
不过,南越纯属自娱自乐。
中原王朝对他的看法,只追溯到秦始皇平百越,赵佗建立南越国,仅此而已。
胡人则是一群失败者后裔。
简单来说,从上古开始,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