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傻子,你们连地盘都没有,他们会与你们合作?
“老爷,其中详情,奴家就不知道了。”
和珅冷不丁冒出一种奇怪的猜测:“你们该不会同意罂粟合法入关了吧?”
乾隆十二年,罂粟出口占英国向清朝出口货物的八分之一。
而如今,已经占了二分之一还多。
满城里的铁杆庄稼,尤其是北京城里的,一半以上之人,人手一杆大烟枪。
不仅如此,各地府衙、八旗兵、绿营,吸食人员数量也多的可怕。
乾隆很讨厌雍正,上位之后,几乎推翻了雍正的所有政策。
但乾隆四十三年,他不得不重申雍正年间的禁烟政策,下旨严禁罂粟、烟具等流入,令各地严查。
但这道旨意,和乾隆中后期的其他旨意一样,一纸空文罢了。
上至北京城的王爷、下至各地的县令衙役,都在这条线上挣钱。
在清朝,大部分官员,你要先有钱才能当官。
想买个候补官员,得花钱。
候补要成正牌,又要交钱。
当了正牌官员,逢年过节,还要孝敬各级上官。
想升官,也要花钱各处打点。
没钱不要紧,可以借贷,俗称当官贷。
而这个贷款,大多数是北京城的王爷、大员们放出去的,连乾隆的内务府都在参与。
某些专家提倡的付费上班,也不知道灵感是不是来源于此。
清朝的大部分官员最擅长的便是:收钱、捞钱。
而且有定制,什么职位能收多少钱,都是有规矩的。
连给官员看门房的门子都有收费标准。
而且,这套操作是合法的,只要在规定的范围内孝敬,就不必怕有人告你行贿受贿。
福康安领军饷,被户部一个吏员卡住了,要一万两,否则就慢慢等,兴许半年、一年、两年留下来了。
福康安气的想拔刀砍人。
吏员把脖子伸出去,嚷嚷着这是规矩,顺治朝就定下来的规矩,哪怕告到乾隆面前,也是他有理。
今天别说你福康安来了,哪怕铁帽子王来了,也得先给孝敬,再拿军饷,这是规矩。
最后,福康安还是把一万两给了,才拿到军饷。
要还贷,要升官,要办事,就要想办法捞钱。
多一条财路,就不用那么辛苦刮地皮了。
你说停就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