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了右下星位,剩下一个星位自然被王子乔占去。
接着双方你来我往,连下几手,又轮到王子乔落子,王子乔捻一子在手,一手挽袖,眼观棋盘,口中笑道:
“真君似颇精于此坐隐之道?”
言罢徐徐落下一子。
“坐隐”是围棋别称,意指弈棋时,两人对坐,专心致志,犹如隐居一般,类似的别称还有“坐藩”、“吴图”等。
焦平捻子在手,随口笑道:“只是少时学过,后来恬于嬉戏,也就荒废了。”
他并没有说谎。
前生时,虽然早在小学时候就在学会了围棋的下法,在大学时甚至还参加了学校的围棋社,棋谱名局看了不少,但棋艺却始终一般,只有业余级的水准。
再到后来出了校园,埋首于案牍之中劳形,更是彻底放下,棋艺退化得厉害。
不料而今再度执棋,许是得益于仙人之身一瞬之间便可千念万转、算力大增,过去曾记下的各路名局随着棋局的展开,更是不断从久远的记忆中泛起又迅速消化,竟是棋力大增、越下越强。
这让他想起以前在学棋时,曾听过的一个“棋如禅家三境”的说法。
这个说法,把棋道境界分为三境,与禅家修行的三境对应,借助禅家三境的概念来描述和指明棋艺的修行。
第一境: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略等于禅家修行中的“戒”,注重表面现象,欲求其本质,心力所为,有向佛求道之心,但没有超出尘世物求。
这个阶段对应的是初学者,初学棋者往往满腔热血、想要赢棋。
而这个说法便认为这时候的棋艺学习者首先应“戒”,戒嗔、戒骄、戒躁、戒欲,戒除自身对于争强好胜、胜负输赢的执着,而专注于棋艺的提升。
第二境:空山无人,花开水流。
略等于禅家修行中的“定”,初步认识到本体,将超脱而未超脱,已超脱搜寻现象之欲,心灵归于平静,止思虑,止心力,较之前境,已无心力欲求,达无人之境。
这个阶段对应的是已经有了一定水平的棋手,要定下“研棋之心”,不要在意一时的胜负、不要在意旁人的指责、不要注重眼前的名利、不要妒忌别人的成功……将心定下来,排除掉外界的种种干扰,去潜心研究棋艺,去提升自身棋艺的深度。
第三境: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略相当于禅家修行当中的“慧”,此时顿悟,即心成佛,由定生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