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吃午饭时,孙大志才试探性的问祁同伟,对上午的参观是否满意。
祁同伟问:“你们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三人一愣,这话显然是不满意啊。
祁同伟放下筷子,说:“今天咱们参观的这几家产业,我们北山基本都有,而且在规模上远超你们天州。”
孙大志讪笑道:“咱们有些班门弄斧了,都差点忘记北山市是咱们北方的工业巨镇。”
祁同伟手一摆,打断道,“这跟什么工业巨镇没关系。
一年前,就我说的这几家企业,哪有什么规模,只有半死不活,负责工业的副市长更是急得团团转。
后来我下去走访了一下,立马就发现了问题所在。
这些企业的产品还是很不错的,变成半死不活的原因,完全是因为这个企业的领导者,思维已经僵化了,不能及时捕捉市场变化,更新新的,顺应时代的产品。
我一把人换成年轻人后,也就是一年的光景,企业就再次搞了上去。
今天我在你们天州就发现了相同的问题,这个领导者年轻化还是没有跟上,所以才拖累了天州的发展速度。”
这话简直是惊世骇俗,就差没直接点名龙福海了。
“想想一年前,我们北山一穷二白,连我这位市长的座驾都是你们沙市长提供的,
当时,我还很羡慕,羡慕你们沙市长分配到了这么一个好地方。
无论是发展还是潜力都比我们北山大的多。
可今天我却失望了,天州这一年过去了,竟然一点变化都没有。”又问几人,“你们说,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还不是书记把着权,一二把手不对付呗。
但他们怎敢说这话。
孙大志左顾而言他,说:“这个...恕我无法解释,我是干政法的,对这些经济上的工作不太懂,我想这发展总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可能时机还没到吧。”
祁同伟说:“天时地利人和,这个总结很准确嘛。
既要有上面的政策导向,又要有下面广大基层干部的支持,还得讲究班子团结。
看来大志同志不但懂经济,还很擅长抓住核心。
不过,我认为上下两条都在其次。主要还是这个同志们之间的团结。
纵观咱们我国我党的发展历史,从一穷二白走到今天。
从来都没有什么天时,更没有什么地利?唯一有的就是人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