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死不少无辜百姓,不瞒仙子,若是在下遇到此事,在下也会尽力瞒下的。
明初心:方尚书为人向来坦荡,原来也会做这样的事啊!
方则仕:这与是否坦荡无关,与家国社稷有关,既然事情已沉寂百年,当年之事苦主已不在,万事已成定局,何必再给后人凭添麻烦。
明初心:方大人有一点说错了,万事自有因果,只不过若不报于己身,便要落于后人身上。盈妃所生之子、之孙均不长寿,她的后代子嗣不丰,便是在为她背负业障。
再说那盈妃的家人,虽受盈妃庇佑,家族兴盛,可也没过三代,先皇便将他们一族人都贬黜到荒蛮之地,便可说明了一切。
方则仕:仙子是说皇上子嗣不丰,也与盈妃有关。
明初心:光庆帝一生仅一子,实则他后宫妃子有孕之人有十五人,却都没能生下孩子。这份罪是要赎的。
南胤皇室借燧弇之力,害得无数人家破人亡,所以亡国之后,子孙后代还要血祭燧弇来抵消业障。
盈妃借风阿卢之手,害得皇族子嗣凋零,她的罪难道就不需要赎了吗?
包括那个看似忠心耿耿,实则残害无辜的术师风阿卢,也不只是一死了之而已,他的后人世代苦寻萱妃后人,却总是错过,难以如愿,你道为何。
犯了错就要认,就要赎罪,否则恶果落下,悔之晚矣。
方则仕:在下也有个问题想听听仙子的想法。
明初心:方大人请说。
方则仕:仙子若是皇上,面对先祖之过失,该如何处置呢?
明初心:方大人刚不是说了,罪不及三代,否则便全民皆可能是该死之人。
既然已知此事,皇上便应做出惩处,并多积福报,抵消祖仙的罪孽。
盈妃应除其封号,移出皇陵。其余人因太过久远,便不必再追究了。
至于盈妃留下的罪孽,既是由极乐塔起,便也应由此终,可将里面的宝物换成银两,为天下无依无靠的妇人,和无家可归的孩童造一些庇护之所吧。
另天幕之上提及两次灾荒,一次是禹州大旱,一次是陇西饥荒,虽是天灾,但却也不是不能避免,皇上若能让百姓少受灾荒之苦,这才是天大的福报。
当然,具体如何行事,还需陛下思量。
方则仕:多谢仙子指点,与在下所想不谋而合,看来在下的奏折可以动笔写了。
明初心:皇上能得方大人这样的贤才辅佐,当真是明君之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