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千多百姓惊呼中一堆一堆上秤。
县里的文书青年,一番计算,最终打出来一个令其震惊的数字来!
一千二百三十八斤!
“一千二百三十八斤,这亩地红薯总共有一千二百多斤!”文书青年惊呼出来。
“什么?你说什么?多少!”
周围百姓的听到后,皆瞪大了眼睛看着青年。
“一千二百三十八斤!”青年再次大声确定道。
哗!
“一千二百多斤,这,老天爷,之前粮食也才一两百斤啊,这一亩就这么多?十倍了?这怎么吃啊!”
“真一千多斤啊,一亩地有那么多,那十亩地,二十亩地呢?”
所有百姓沸腾了,人人奔走相告,看着自己地里大片大片的红薯,热泪盈眶,他们能吃饱了!不会再挨饿了!
不仅仅代县发生此事引起轰动,在冀州、幽州两州各地皆有忍不住提前挖掘测试产量,皆被丰收的红薯给震惊到了。
还未至红薯彻底成熟时间,亩产量便达到了惊人千斤,这让冀州、幽州二州百姓欢呼、沸腾了起来。
两州的百姓都挨过饿,都知道粮食的珍贵性,因此,当判断了现在红薯虽然已经可以产出不少了,但是,依旧忍住控制着自己不去开挖,让红薯再生长一下,多收一些粮食。
很快冀州、幽州二州的百姓便纷纷以各种的形式拜谢、感激起来武王刘昊了。
甚至有很多人,把刘昊放在正厅,拜了起来。
武王得神种红薯,亩产超千斤,赐予他们种植,而今已经迎来前所未有的大丰收了。
在以粮食为重的古代,这带来的声望是无与伦比的,一时间,武王刘昊之名,在幽州、冀州二州再次风靡了起来,赞誉之词多不胜数。
不过,让幽州、冀州二州的百姓感动、激动的事情,还在后面呢,就在距离红薯收割前的七、八天时间,二州各郡各县的官府皆收到了由武王钦点的绣衣御史红薯使,具体关于红薯的储存详细、注意事项命令文书。
这项命令由戏志才发出,严格要求命令包括幽、冀二州以及其他各州种植了红薯的地方官府,需要严格遵循命令存储红薯。
红薯易腐坏。
若有农人的红薯大量腐坏,当地官府严惩不贷!
在这关于红薯的储存详细、注意事项命令文书上,戏志才详细、清晰的阐述了存储红薯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例如室内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