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所以他再说:“臣在外面可以跟张大人开玩笑,但在陛下和太后面前却不能开玩笑,必须严肃地禀告,臣是人、不是蛇妖。”
他这个态度让刘太后的脸色好一些,但还是问道:“有何为证?”
他苦笑道:“听说宫里的雄黄酒最好,请太后赐臣一坛。”
他不贪,只要一坛上好的雄黄酒。
李祯好奇地问道:“为何一坛?”
陈恪无奈地回道:“臣的酒量还可以,一坛酒肯定醉倒在地,那时陛下、太后就知道臣是不是蛇妖了。”
他的这个建议挺科学,可刘太后却没想接受,淡淡地说道:“你法力高强,一坛雄黄酒也试不出来。”
刘太后拒绝,可他却恭敬地说道:“太后圣明,知道用这个方法某些人也有话说,一句‘法力高强’还是将帽子扣在臣的身上。”
他拍刘太后马屁。一副蛇妖的模样。
而李祯却好奇的问道:“卿可有其他想法?”
陈恪是他的侍读,还是个具有新解释的侍读。
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水能覆舟。”
针对这句话,他的解释却是,“不想覆舟,抓好船上的这帮人。”
他将皇帝比喻为船长,手下有大副二副三副,还有水手长、领航员、舵手、水手、武装护船兵、厨师、维修工等等人员,船长指挥不当,不用等水覆舟,自己就能翻船。
他是真敢讲,挖地三尺用证据说话,夏商周、秦汉晋、南北朝、大隋王朝,最后讲到大盛王朝他就有种很奇怪的感觉,盛太宗深知“水能载舟,水能覆舟”的道理,可三百年后还是翻船了。
他怀疑盛太宗也是一位旅行者,但他没经过老人家的教诲,更没经历过以后的改革开放和反腐斗争。
盛太宗要做一个明君,他做到了。
想培养一个优秀的儿子也做到了,但他忘了一件事,这艘船上不是他一个人。
所以统治的关键不是仁政,而是实施仁政的这些人。
陈恪有这个认识,就要将这个认识告诉李祯,通过讲事实、摆道理,李祯接受了,发现他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
树立这个认识,他就不信陈恪在蛇妖问题上没有想法。
陈恪当然有想法,坦率地说道:“太后一语点出了这里的关键,不论怎么证明,散布谣言者都有说法,依臣之见就不证明了。”
他这个态度让殿内诸人惊讶,他不在意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