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两位老师不仅是真儒更是大儒,我们一起拜谢两位老师的谆谆教导。”
说着话他走到胡缓和高适的对面,刘复等直讲、助讲急忙走过来与他并列,其他学生们纷纷起身走过来排好队,这桌的几名儒生起身时还诧异地看了林韵宁和书剑一眼。
两人只能起身走过去排在队列里,听他的声音传来:“谢胡师、高师教导。”
众人跟着齐声拜谢,躬身一礼。
却见胡缓与高适起身接受这一礼,眼里竟有泪花闪现。
他俩甘心教书育人,但此时才感受到此中的快乐,学生们的一声感谢让他俩觉得值了。
这是他的策略,有胡缓和高适在场,他就不会让众学生感谢他,引导大家感谢他俩,借机喊出“真儒”、“假儒”的口号以争取主动。
他要面对辩经的不利局面,论对各类经典的深刻认识,他不惧怕辩经,纵然使出忽悠的办法也能将对方忽悠瘸。
但他却有一个死穴,那就是名声。
他只有十九岁,在名声上无法与那些名家大儒相比,而这个世界非常看重名声,人们都认为名家大儒说的话肯定是对的。
这就是孔子所言让许多人疑惑却没人提出质疑的原因,因为那些注解的人都是名家大儒,人们虽然心存疑惑也觉得是自己理解有误,而不去质疑解释之人。
面对这种局面,他就要打破人们对名家大儒的盲目崇信。
他在这个世界孤军奋战,必须从瓦解对方的阵营开始,当他走进鹤翔书院后就具备了这个机会。
现在的他终于明白了,那股神秘力量将他送到秦关城,他如战死,对方实验失败。
他如打赢了,则给自己积累了一定名望,曲昌侯来访绝对不是偶然。
当时的他不知不觉,走进清凉山却被那股神秘力量送了回来,目的就是让他走进京城进入下一个战场。
这个战场比秦关城更凶险,唯一的办法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悟透这一点他就不在乎了,使用策略让自己站在最有利的位置上。
他用这场酒宴来为自己谋局,揭开“君子不言利”的谎言,先在这些师生心里埋下不信任的种子,然后喊出“真儒”、“假儒”的口号吓退某些名家大儒。
这些名家大儒有个最大的软肋,他们珍惜名声,听到他的解释一定心里存疑,再听“真儒”、“假儒”的口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