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虑培养多种人才的方式,陈恪的教学理念与他不谋而合。
而张出尘却是最先实施致富主张的实践者,派出亲信去杭州寻找一个研究活字印刷的刻工,一定要将活字印刷的独家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是陈恪的推想,这个世界既然有胡缓、王韶和章惇就应该有毕昇,从人类进步的角度讲,刻工毕昇比他们重要多了。
但他不会说出毕昇这个名字,只是听说了这件事,觉得掌握这项技术就能掌握银库的钥匙。
但张出尘却不这么认为,但她不差钱也就不差这么干,唯一的目的就是想看看陈恪说得准不准。
而陈恪的目的就是想让她试试,有第一个吃西红柿的人就有第二个、第三个。
他是这么想的还这么干了,作妖二十多天后却发现没人阻止他,大家让他继续作妖。
这是一件挺奇怪的事,好像没人在意他这么干。
出现这种情况连李祯都感觉奇怪,在胡缓给他讲书后虚心请教。
胡缓回道:“他的年纪太小,又在文坛上毫无名气,那些人不屑关注他吧?”
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与一个毫无名气的小助讲较劲挺没面子,赢了得不到好处,输了却毁了名声。
但还是有一事挺奇怪,陈恪已成为国子监、太学院、鹤翔书院三家学府的老师,每堂课都有黑压压的一片人头来听讲,可在市井中却无一点名气。
想起这事李祯奇怪,继续请教。
胡缓回道:“有些人想压制他的名气,不会宣传他。而三院师生也不想让他出名,想法一致就是这副景象。”
胡缓回答了原因,然后继续解释:“这是私心作祟,那些人绝对不想让一个小娃娃的名气与他们比肩,甚至超过他们。”
“而三院的师生也绝对不想再让别人来听课,听他讲课大受启发,听课的人还是少一点好。”
听他解释李祯点头,然后不好意思地说道:“朕也想让他进宫担任侍讲,只给朕讲课即可。”
李祯竟然也有这份私心,胡缓沉吟一下说道:“陛下、三院师生都是陛下的臣民,将来也会成为陛下的股肱之臣,众人劳心不比陛下一人劳心更好吗?”
“何况陈恪只是举人之身,没有特殊功绩,陛下没有理由让他进宫担任侍讲,如陛下这么做了,陈恪必然受到朝野那些人的攻击,哪有精力再进行讲学?”
“请陛下放心,臣观陈恪对我大兴十分忠心,等陛下执政后必对陛下忠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