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而因为这次运河改造被加深加宽,所以裴耀卿建议,两京运河的漕船,可以学习江南漕船,六条或八条相连,前后操浆者二人,中间撑船者二人,四个人就可以负责八条船的货物,可以降低人力成本。
\n
降低的这些成本,可以用在另外一个地方,那就是组建专门负责水陆运输的正式衙门,增设官员,招收衙吏,可以为朝廷减轻就业压力。
\n
“事关重大,这件事需要从长计议,”裴宽道:
\n
“一旦落成,我大唐东西南北之运输,尽归此衙节制,权力太大了。”
\n
裴耀卿摇头道:
\n
“其衙性质与九寺五监同,决策还是在中书门下,老夫先后两次担任水陆转运使,多抽调他官辅佐,以至于他们往往疏略了本职之务,两边跑,两边都难兼顾,最好是成立专职,设官职,立品级,成长久之策。”
\n
苗晋卿皱眉道:“其实就是与都水监合并?”
\n
“没那么简单,”崔翘摆手道:
\n
“都水监如果能管转运的事,也不会专门设立水陆转运使了,转运一事,关中之命脉,都水使者品级不够,难以周旋各方,必受制也,裴公的意思,新设立的转运衙门虽然归中书门下节制,但其主官,应在中书门下,否则没有任何意义。”
\n
是的,漕运的事,如果按照制度划分,已经归了都水监,但是都水使者才是个正五品,你指望他在朝堂说话能有多大分量?
\n
这个部门做事,需要很多部门配合,但你品级低,就决定了你指挥不动别人配合你。
\n
所以当下的都水监,已经成了水陆转运使的下属部门,职责不清,分工不明。
\n
崔翘说的对,新设立的部门,既然是监,主官品级就高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