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在清朝时期,是国家铸币的第一原料地,占到全国铜产量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李琩怎么能不惦记呢?
\n
那地方盛产铜,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但是不好开采啊,南宁州也有铜,王谆却没有那个功夫去大力开发,一来人太少,再者,地区混乱,不够稳定,开采出来被抢的可能性不小。
\n
那么李琩的意思,就是大唐花钱买你的铜,而且数量庞大,价格也很实在,这样一来,就会促使南诏大力开发本境铜矿,他们自己就会主动开辟商路,与大唐展开贸易。
\n
要知道,那地方跟吐蕃一样,都是奴隶制社会,人命最不值钱。
\n
李琩就是要一步一步迫使铜矿开采成为南诏的支柱产业,让他们所有人都参与进来,等到大唐一旦停止购买,他们内部自己就会先乱了。
\n
大家都靠铜矿吃饭,结果铜卖不出去了,这不完犊子了吗?
\n
那时候再找个理由,比如派兵帮蒙归义镇压民乱,借此机会直接收回来。
\n
李琩将自己的想法说给众人听之后,李林甫等人一个个的拍案叫绝,好法子。
\n
这,就是贸易战。
\n
“此法可行,”李适之兴奋的点头赞同道:
\n
“南诏并不喜欢我大唐的开元通宝,若以剑南之粮食,东南之布帛换取铜矿原料,再于南宁州设立钱监,所铸新币可送往襄阳,沿长江发往两京。”
\n
韦陟也感叹道:
\n
“陛下之识见,可谓天马行空,只要咱们价钱给的足够高,南诏必然趋之若鹜,若是全民采矿,长此以往,其国危矣。”
\n
至于蒙归义怎么逼迫百姓采矿,那是他的事,反正他肯定会这么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