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讲一讲,”李琩道。
\n
刘宴点了点头,端正坐姿后,缓缓道:
\n
“当下一斤铜可换钱八十,但是一斤铜铸恶钱,可铸四百至八百不等,铸良钱则只有一百四十六,抛除铸造成本,铸良钱一贯,获利百钱,铸恶钱一贯,获利四百钱以上,差距就在这里,臣指的还是鹅眼、铁锡、古文、线环、偏炉等优质恶钱,至于稜线、时钱,旧币,残币,更是不堪。”
\n
没错,有些旧币并不旧,残币也不是使用残缺的,而是铸造恶钱的人,专门在做这两种钱,作假嘛,五花八门。
\n
真真假假,老百姓哪能区分的出来,故宫一件我一件,故宫没盖我有盖,造假这种事情,任何朝代都有。
\n
刘宴说的这些钱里面,最可恨的就是偏炉钱,这种钱刚做出来,跟官炉出来的差距很小,除了在造型精美上面稍有瑕疵之外,外形上很难区分,但是使用半年之后,颜色就发白了。
\n
因为良钱和恶钱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含铅的比例,良钱含铅百分之十到十五,偏炉钱百分之四十左右。
\n
所以这个钱刚出来,半年之内可以当良钱用,坑死人了。
\n
只听刘宴继续道:
\n
“想要铸币无利,首先要保证铜矿供应,以及增设钱监,矿石不落入民间,私铸自可杜绝,但是此举必然与本地势力发生冲突,而且还牵扯到勋贵的利益,可以说,保障铜矿供应,是不可能做成的事情。”
\n
他已经说的很隐晦了,朝廷官方铸造的是良钱,那么恶钱是谁铸造的?老百姓嘛?老百姓可不背这个锅。
\n
有利可图的事情,任何时候也轮不到老百姓。
\n
江淮的恶钱,就是江淮本土的超级大世家在背后主持的,然后经过两京贵族集团流往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