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孙,次孝也,典法不能乱。”
\n
孝子贤孙,其实就是两个继承人。
\n
庆王李琮语气沉重道:“父皇临终之前,并未托付,但在华清宫的时候,其实是有寄望之人的。”
\n
说罢,他看向李琩,语气温和道:
\n
“我知十八郎当下是众望所归,我也倾向于你,你的才华,诸兄弟们都看在眼中,但是父皇的心意,咱们是不是应该偏重酌量?”
\n
李琩赶忙拱手道:“兄长说的是,古往今来,继位之君,当由帝王指定,弟绝无争嗣之心,但凭大家议定。”
\n
这话一出,坐在对面的一帮大臣,各自都在内心分析和琢磨李琩的性格。
\n
明摆着这是一句虚头巴脑的话,但是这种时候,你还真就得这么说,因为当下的形势,在多方大佬的努力之下,已经形成一个皇权平稳过渡的局面。
\n
这是非常好的,谁也不愿意出现流血事件,毕竟在座的大多为门阀出身,彼此之间藕断丝连,他出事了,会不会牵连到我,说不定啊。
\n
那么在没有流血的前提下,选立新君,是符合所有人利益的。
\n
那么想要不流血,唯一的选择,其实就是李琩,因为不选他,肯定流血。
\n
宗室这边,提议诸王一起商议,其实就是给圣人的儿子们留后路,因为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但是过程同样非常重要,这决定了李琩上位之后,会不会在宗室内大开杀戒。
\n
诸王们,其实很多人也都心里明白,所以今天说话都非常的温和,不像从前,上来就干仗。
\n
现在他们不敢跟李琩干了。
\n
仪王李璲也看向了李琩,温和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