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不论太原军器监那边传来什么结果,都改变不了李适之已经拟定好的罪臣名单,有时候当官风险就是这么大,你很可能死的不明不白,但是归根结底,都可以将他归咎为一个因素:政治斗争。
\n
回到长安后的李适之,第一时间开始联络各个官员,他要跟李林甫唱对台。
\n
韦坚完蛋,接下来肯定轮到他,所以他不得不以攻为守,提前反击。
\n
因为蒋岑举的事情,当下对李林甫不满的人有很多,虽然不少人清楚,杨钊胆肥,是因为贵妃撑腰,但是杨钊同时也是李林甫的狗腿,大家也是知道的。
\n
不敢针对贵妃,那自然就要针对李林甫。
\n
于是李适之回来之后的短短五天,偃月堂议事的官员少了一半,李适之自己坐镇中书门下,主持另一个朝会。
\n
不要小看这个朝会,论纸面上的实力,是完全压过偃月堂的。
\n
中书省萧华、崔琳压阵,门下省两名给事中:源洧、张埱。
\n
尚书省,刑部尚书崔翘、工部尚书韩择木,尚书左丞吏部侍郎卢奂,尚书右丞刑礼房朝集使韦济等等等等。
\n
别看他们纸面实力压过偃月堂,但并不能代表他们能比得上那边,别的不说,盖印签押的权力在李林甫手里呢,他们这边吵吵叭火议论出来的东西,人家不给你批,你也没招。
\n
任何决策,到最后都要经过偃月堂,李林甫看都不会看一眼,直接全盘否认,只按照自己议定的政策去掌舵大唐。
\n
你们也想架空我?没有我的签字,你们能干成什么?
\n
李琩是昨天开始参加偃月堂议事的,这里已经空旷了很多,坐席少了,也不拥挤了,而且大多是李林甫的拥趸,所以气氛也很轻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