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起应对之策。
一位技术骨干率先发言:“柳青岩,咱们之前其实也有一些基础的安全防护措施,比如公司内部网络设置了防火墙,对外部访问进行限制,代码存储也有加密处理。但现在既然面临这么大的威胁,这些可能还不够,我觉得咱们得升级防火墙,采用更高级的加密算法才行。”
柳青岩点头表示认可,说道:“你说得对,升级防火墙确实是当务之急,这方面你比较专业,你先去评估一下目前防火墙的性能,看看需要做哪些升级,然后整理个方案出来。还有加密算法这一块,也得找相关专家来研究一下,确保咱们的代码存储万无一失。”
另一位负责项目管理的同事接着说道:“除了技术层面的防护,我觉得咱们在人员管理上也得加强警惕呀。毕竟商业间谍有可能会通过内部人员来获取信息,咱们得对进出办公区域的人员严格把控,限制无关人员的访问权限,并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让大家都清楚认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避免因为疏忽而泄露机密信息。”
“嗯,这个提议很好,你去负责制定一份详细的人员管理规定吧,包括来访登记制度、员工权限分配明细等等,都要写清楚,然后组织大家学习,让每一个人都严格遵守。”柳青岩回应道。
随着讨论的深入,大家又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比如定期对公司内部的电脑设备进行安全检查,防止被植入窃密软件;对项目组核心成员的通讯设备进行规范管理,避免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传输项目相关信息等等。
柳青岩一边听着大家的发言,一边认真地记录着,心里逐渐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安全防护计划框架。会议结束后,他便开始马不停蹄地落实各项措施。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柳青岩忙得不可开交。他先是和技术团队一起,与专业的网络安全公司合作,对公司的防火墙进行了全面升级。新的防火墙采用了先进的智能识别技术,能够精准地检测到异常的外部访问请求,并及时进行拦截。同时,他们还设置了多重验证机制,即使有黑客试图突破第一层防线,后续的验证环节也能将其阻挡在外。
在加密算法方面,柳青岩邀请了行业内的顶尖专家来进行指导,经过反复测试和优化,最终确定了一种结合了多种加密方式的混合算法,这种算法的加密强度极高,即使有人获取了存储代码的文件,没有对应的解密密钥,也无法破解其中的内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