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时,阳光正穿过商场中庭的玻璃顶,在地面投下菱形的光斑。快递站里,穿蓝色制服的回收员正在检查密封袋,手持终端机上显示着小林旧手机的实时定位。小强看着他们蹲在花坛边研究小程序界面,年轻的背影映着春日的绿意,忽然觉得这场景特别动人——当科技不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化城市作连接环保与生活的桥梁,连午后的风都带着希望的温度。
四十分钟后,当小林和小宇回到旅行社时,手机里的"芯碎无忧"订单已经显示"破碎完成",处理报告里详细记录着主板破碎的时间、地点和处理设备编号,甚至能看到破碎舱内的实时监控截图:带着编号的机械臂精准夹起手机,在负压环境中进行三次数据擦除,然后缓缓放入金刚石破碎轮,不到十秒就化作均匀的颗粒。
"原来手机最后的归宿是这样的。"小林看着报告里的贵金属提炼预估量,突然觉得那些陪伴多年的电子设备,并没有消失,而是以另一种形式继续存在,或许变成了首饰店里的银戒,或许变成了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材料,"早知道该把大学时的旧平板也找出来,说不定还能给环保事业添块砖。"
小宇却盯着化城市旅游攻略上的古村落地图:"你说我们住在百年老宅改建的民宿里,晚上会不会梦见手机里的黄金在火山石里闪光?"他忽然转头问小强,"资环集团的回收点以后会覆盖到县城吗?我老家还有好几台旧电脑呢。"
"他们负责人说下一步要拓展到电脑、硬盘全领域。"小强想起宣讲会上的PPT,全国布局图上的红点正在不断扩散,"以后说不定每个社区都会有智能回收柜,像快递柜一样方便,而且数据安全等级会更高,连硬盘里的磁道都会彻底消磁。"
暮色渐浓时,小林和小宇终于定下了化城市之行的民宿和门票。离开前,小宇忽然举起手机展示刚收到的短信:资环集团赠送的环保积分,可兑换景区的文创产品。"没想到处理旧手机还能攒'绿色能量',"他笑着把攻略折成纸飞机,看着它飞向旅行社门口的绿植,"这趟旅行,算是给旧手机办了个体面的告别仪式吧。"
夜风拂过商场外的梧桐树,小强收拾着桌上的宣传页,发现"芯碎无忧"的小程序更新了动态:贵屿基地的熔炼炉刚刚完成一批新的提炼,闪烁的金属溶液在镜头前泛着微光,像极了化城市火山口在朝阳里的模样。原来有些告别从来不是终点,当科技带着温度转身,废旧的电子设备便踏上了新的旅程,正如这两位年轻人,在处理完旧手机的下午,正走向新的风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