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三皇,功过五帝”,于是自称为始皇帝。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和文字,修建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然而,秦始皇在位期间也实行了一些暴政,如焚书坑儒、繁重的赋税和徭役等,导致民不聊生。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东巡途中驾崩,享年49岁。
秦始皇驾崩后,秦二世胡亥继位。这位年轻的皇帝对赵高十分宠信,将朝中大权交给了他。赵高趁机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使得朝政日益腐败。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但他们无力反抗暴政。
赵高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不择手段地陷害忠良之士。许多清正廉洁的官员遭到迫害,无辜之人也受到牵连。同时,他还对宗室下手,削弱了秦朝的统治基础。这些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不满和愤怒,人们开始对秦朝的统治失去信心。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爆发,这标志着秦末农民战争的开始。这场起义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众多受苦受难的百姓纷纷响应,加入反秦的行列。他们拿起武器,与秦朝军队展开激烈战斗。
随着起义军的壮大,一些杰出的将领崭露头角。其中最着名的当属项羽和刘邦。项羽勇猛无畏,带领楚军在战场上屡战屡胜;刘邦则以其机智和谋略逐渐崛起。两人各自组建势力,成为反秦的重要力量。
此时的秦朝已经陷入内忧外患的境地,无法有效地应对各地的起义。秦二世胡亥和赵高的昏庸无能导致国家走向崩溃边缘。
面对内忧外患,秦二世非但没有励精图治,反而更加昏庸无道。他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终日不理朝政,将国家大事交给赵高处理。赵高趁机篡权,独揽大权,排除异己,弄得朝廷上下人心惶惶。
终于,在公元前 207 年,赵高发动政变,逼杀了秦二世,并立子婴为秦王。然而,此时的秦朝已经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各地起义军风起云涌,秦朝的统治摇摇欲坠。
子婴即位后,深知自己无法挽救秦朝的命运,但仍然试图尽力维持局面。他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稳定局势,但为时已晚。仅仅在位四十六天后,子婴便被迫向刘邦率领的汉军投降。随着子婴的投降,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帝国正式宣告灭亡。
秦国的兴衰史,宛如一幅宏伟的画卷,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徐徐展开。从秦非子获封秦地开始,秦国便踏上了一条艰难而又辉煌的道路。历经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秦国逐渐壮大,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并最终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