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没有什么太特殊的感觉,不过图书馆确实让他震撼了一把,不但面积大而且藏书超级多,里面的人也非常多学习氛围深厚。
转了一圈之后等出了图书馆黎文轩问道:“梁哥,你的专业是偏向哪个方面的,我听俞敏说你今年毕业准备留在米国是有工作意向了吗?准备去哪家公司啊?”
“黎总,你还是叫我名子吧,叫我哥我听着怪不习惯的。我的专业属于数据库方向,我比较偏向去谷哥和雅虎这一类和互联网相关的公司。因为我和几个室友正在进行一个课题就是基于互联网海量数据的存储与定向分析,只不过由于经费原因进度不是很理想。”
听到梁有为说的课题黎文轩眼睛一亮,基于互联网海量数据的存储与分析这不就是后来的云存储和大数据算法吗,这些留学生有眼光啊。
当下他就拉着梁有为来到图书馆旁边的咖啡馆里,准备让梁有为好好说说。
梁有为替几人点了咖啡之后就和黎文轩说了起来。
起因就是他们几个同学在设计毕业论文的时候,根据1980年美国着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提出了大数据(BigData)的概念,他们认为未来是互联网的世界,而由于科技的发展对于互联网数据的存储必然会越来越大,这样就需要对于数据的存储方式进行更新。再有一个就是对于如此大量数据的分析也就变的至关重要,如何正确的在这些海量的数据中提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就成了重中之重。
随着梁有为的描述黎文轩的眼神是越来越亮,这还真是意外收获啊。如果梁有为他们这个团队真的能在这一块做出成绩那将会是他未来互联网战略当中最重要的一环。
想到此处黎文轩问道:“那不知道你们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了?团队一共有多少人?如果要将这个课题完成还需要多少的资金支持?”
梁有为听到这一连串的问题不知道黎文轩是什么意思,不过出于礼貌他还是回答了这些问题:“我们团队现在一共是5个人,除了我以外还有2个人也是国内来的留学生,还有一个法国人和一个新西兰人。至于进度我们现在还停留在设想阶段,主要是没有钱来租用高端服务器和采集数据进行大规格的模拟实验,我们都是在个人电脑上做的一些简易模型,就这样还烧坏了两台电脑。如果有资金支持的话哪怕只要几万米元估计很快也能有个结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你们就没想着找个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