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办法,李二陛下的脸色稍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显然,关于修建乡道的办法,早在他的考虑之中。
但想要修建乡道,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要如何修建联通天下各地的道路网络。
这是一件极其费时、费力还费钱的大工程,就凭精盐和琉璃器的分红,不过是异想天开。
但要是借此加大对大唐子民的税收,就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收的上来他又何必去鼓捣什么修路,直接加派官吏不就得了。
只是,见李二陛下沉吟不语,好像是有所感触。
一直默不作声的房玄龄心中一沉,暗道一声不好,赶紧就站了出来启奏道:“启禀陛下,以臣之见,修建道路用以解决皇权下放的问题,看似合理,实则天方夜谭。”
“就算是耗费人力物力修出来了,每逢大雨洪水冲刷之下,怕是过不了几年,好好的道路就又会变的杂草丛生。”
“修建道路一法犹如饮鸩止渴,有弊无利啊!”
王珪掐了掐大腿,强迫自己露出不忿之情。
自贞观元年再次被贬后,他就一直隐居终南山,期间与房玄龄、杜如晦一直有书信往来,交情甚好。
但自从他再次被委任重职,开始在朝廷上联络朋党,试图与愈发势大的关陇士族分庭抗礼后,便与山东士族之首的房玄龄,隐隐分道扬镳。
即使两人之间没有出现什么矛盾、生出隔阂。
但为了不让陛下忌惮,作为江南、山东两派领头人的他们,也只能是选择放下那段君子之交,默契的表现出疏远乃至于仇视。
毕竟,群臣不和才是陛下想看到的。
而刚才魏征开口,房玄龄一言不发,明显是听之任之的表现。
但如今自己一开口,房玄龄就等不及的跳出来反驳,这在王珪看来,明显就是房玄龄故意针对。
不过也好,有房玄龄在前边顶着压力,自己这个看似合理的法子肯定做不到落实,至少也不用担心办事不利而受到责罚。
可王珪想退,李二陛下却不让他退,似笑非笑的看向王珪:“王卿,对于房相刚才的说法,你就没什么别的看法?”
被隐隐点破心思,架在火上烤的王珪暗骂一声。
不得已的又站出来朗声而道:“房相一针见血,臣反复斟酌下也觉得此法欠妥,还请陛下另寻其他良法。”
李二陛下还是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