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人祸并至,明末大瘟疫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酝酿。
\n
班庆涛想要知道更多的细节,然后开始查找史书记载,越看越心惊,脑补出这样一幅惨况:
\n
在崇祯10—14年间,中国华北连续发生了4年的干旱,崇祯十四年,山西北部一处春旱荒原上,一只因体内鼠瘟病菌滋生,堵塞了消化道,不能吸食血液的跳蚤,跳到一只灰鼠身上,拼命撕咬,结果被咬伤的灰鼠,身上就多了一种鼠疫病菌。
\n
瘟疫细菌在这个比跳蚤还要大上许多倍的地方繁殖得更快,十几个小时后,这只鼠开始发烧,内脏开始溃烂。当灰鼠死亡的时候,它身上的瘟疫病菌就会传染给附近的小鼠,然后再由一家老鼠传染给另一家。
\n
常年的干旱,食物的匮乏,让老鼠变得更加虚弱,免疫系统也变得越来越差,很快,整个区域就被瘟疫覆盖,干旱和缺水也使得鼠疫菌繁殖得更快。
\n
没过多久,一大群带着细菌的老鼠就因为高温而变得燥热起来,它们四处寻找水源,而在这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老鼠被感染,加入到了迁徙的队伍中。
\n
崇祯十四年夏,一大群老鼠突然出现在中国内陆地区,它们互相咬着尾巴,越过河流,进入了安徽、河南、河北等省份。
\n
崇祯年间,五成是大旱之年,旱灾导致粮食产量大幅下降,国民身体素质严重下降,卫生状况极差。
\n
崇祯十四年的时候,中国内陆地区还处于干旱之中,河北的春天几乎没有雨水,老鼠们没有水喝,只能继续向南走。
\n
与此同时,饥荒中的百姓慌不择食,开始吃老鼠藏在洞里的食物,吃掉路边的老鼠,一场席卷全国的瘟疫终于爆发了。
\n
于是在中国的史书上留下了,崇祯14年始,大名府瘟疫大行,人死十之五六,岁大凶。
\n
广平府大饥疫,人相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