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清风拂过毛茸茸的猫头,猫在心里想,要是还能再见到老王头就好了。
\n
举头望月时,贞仪也在心里这样想。
\n
这一年的八月,橘子跟着贞仪,在嘉应州过了个耳目一新的中秋节。
\n
嘉应州的中秋吃食,除了团圆饼和螃蟹之外,还有香芋和炒螺,刚从地里挖出来的香芋削了皮,拿来切成方正的小块儿煮上香芋糖水,或直接蒸软了蘸白糖吃,亦或是拿来煲上一锅排骨,吃法十分多样。
\n
鲜螺除了炒,焯水之后还可以加了香叶姜片和猪骨用小火提早熬煨上一整夜,酱汁浸得满满的,拿竹签一挑,一吸,全是饱满螺肉的鲜香气,而无半点泥沙腥味。
\n
白日里,贞仪跟着赵家的女眷们学着扎树灯,待到晚间便点亮挂在府门外。
\n
夜晚就更热闹了,一串串长长的树灯高挂,好似与月色相融接。
\n
赵家的小姐们拉着贞仪去看烧瓦塔——所谓烧瓦塔,是指拿砖头垒作空塔,底部留一火门,内里置柴火等烧料,中秋当晚点燃。
\n
火光将几近两人高的塔身烧得通红,火烟升腾着,百姓们围着瓦塔唱着丰收曲,亦或是月姐歌。
\n
也有孩童拿碎砖碎瓦垒小塔烧之,烧到一半,但见舞火龙的队伍经过,孩子们便纷纷起身去看火龙了。
\n
舞火龙也是当地的中秋习俗之一,火龙以藤条编作龙筋,榕树枝叶为龙身龙鳞,榕树根须为龙须,再以竹灯为龙目,通体有数丈长,由七八名男子挑过头顶,伴着锣鼓声边走边舞,所经之处百姓大多持香供拜,沿途热闹非凡。
\n
如烧瓦塔与舞火龙,此类民俗活动的起源大多与战时驱敌或驱蝗灾有关,因百姓们向往着和平与丰收,才会一代代流传下来。
\n
贞仪对此类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