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所以高振东连忙制止这种搞法,这么搞,这东西可就彻底废了。
\n
“……同时,建议左下摆区域,不要安排挂件和附件,我军战士大部分地面战术动作,均是以左半身体接地支撑。此处其他物品太多,可能影响战术动作的执行……”
\n
这个就是妥妥的实战窍门或者叫经验了,以房教授现在的经验,是考虑不到这个问题的,所以在这儿也挂了不少零碎,对此,高振东的评价是——硌人。
\n
如果说一件防护携行具就要让全军改战术动作的话,那这东西就是设计不成功的,不论那些战术动作是否合理,是否过时,那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
\n
“……携行具的主连接在背部且为拉链,此设计不尽合理,将导致单兵无法顺利穿脱携行具,且极易损坏。同时,在该位置将影响背负其他物品。应将该连接改至单侧或双侧腋下,采用较大面积的反折塑料粘接带进行粘接……”
\n
估计是胸前要挂弹匣,在这里像想穿衣服一样穿脱就不太好操作了,房教授直接搞了个反向操作,正面不行是吧?诶,我放背面。
\n
放背面功能上倒不是不行,可是操作便利性上,基本上一个人就很难穿脱了,不得不说,房教授这一手还是有点儿奇葩的。
\n
同时还有个问题在于,不论机械化到了何种程度,我们还是会行军的,背上是要背东西的,比如被包,也有可能是三根61火,或者其他东西。
\n
这种设计就意味着,一旦战士受伤或者在其他情况下需要临时脱开携行具的情况下,不把背上的东西卸掉,这玩意就脱不开,在实战情况下非常耽误事儿。
\n
对于战士们来说,弯腰、紧背发力是常用动作,这东西把拉链开在背上,基本上可以肯定,被背部紧绷的肌肉绷开是大概率的事情。
\n
所以这东西一定得改,而且高振东都没说“建议”两字儿了,直接就是“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