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第599章 你啥都不干也行
\n
十七机部领导深知,再怎么保密,这条线也必定会流传世界,不如将自己人的名字,牢牢的钉在它头上。
\n
近百多年以来,能用我们的名字命名的科技成果,实在是太少了。
\n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著名的误会,“詹氏车钩”,这种用于低速列车车厢连接的车钩,因为中文译名和我们著名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先生姓氏一样,不少人朴素的以为这个车钩是詹先生发明的。
\n
实际上不是,这是旗佬詹尼发明的,詹天佑先生只是将其引入到国内使用。
\n
从这种朴素的误会里,也可以看出来,我们对于有自己的科技成果是多么的渴求。
\n
不管怎么说,这条高炉操作线,从今天开始,就姓高了。
\n
现场的同志们对于这条线,以及它的使用和意义,抱以了极大的热情,哪怕这条线只是看到了理论,还没看到应用,但是大家都不会觉得高振东是在拿一种没有实际意义的理论给自己贴金。
\n
这条线,必定是有其意义的,而且必定深远。
\n
在座的都是行业内的老专家了,只是理论部分,就已经让他们看到了很多可能。
\n
实际上,哪怕到了几十年后,不论是何种钢种,但凡高炉及其工艺的改进优化,基本上都能看到这条线或者它的变体、衍生品的身影。
\n
至于这一切还没有发生的今天,同志们是如何判断这条线有用的?那就不得不提到高振东的战绩了。
\n
高振东在6011大会战分锅会上,一举包圆十几种材料的壮举还历历在目,从11月至今不到半年,已经成功推出了六七种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