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是对方的错,却把所有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说“只要你回来,我什么都改”;更有甚者,会用伤害自己的方式逼对方妥协。可这样的“挽回”,换来的往往不是心疼,而是更深的逃离——没有人愿意背负“拯救另一个人”的重担,尤其是当这份重担里还藏着绑架和勒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5. 对“冲突”的过度恐惧,在关系里不敢“真实”
因为从小习惯了“顺从才能被喜欢”,缺爱者在感情里特别怕“吵架”。他们会刻意回避所有可能引发矛盾的话题,哪怕心里不舒服,也会说“我没事”;遇到分歧时,总是先妥协“听你的就好”,却在心里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委屈。可真正的亲密,恰恰藏在“真实的碰撞”里。有对情侣,男生从不和女友吵架,哪怕女友误解他,他也只是沉默——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提出分手,女友才知道,他早就对“自己的付出不被看见”感到失望,只是一直没敢说。他以为“不吵架”是对关系好,却忘了:没有坦诚的沟通,再近的两个人,也会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三、破局之道:从“向外求”到“向内修”,四步找回爱的能力
1. 先看见“内心的小孩”,再学会拥抱他
缺爱的人心里,都住着一个没长大的小孩。他可能还停留在“被否定的瞬间”,觉得自己不够好;也可能困在“被忽视的时刻”,害怕自己不值得被爱。想要改变,第一步是“看见他”。你可以找一个安静的夜晚,拿出一张纸,写下那些让你感到“委屈”“难过”“不被爱的瞬间”——可能是父母那句“你怎么这么没用”,可能是同学嘲笑你“没人愿意和你玩”,也可能是曾经的恋人说“你太黏人了,我受不了”。然后,试着对那个“当时的自己”说一句:“我知道你很难过,这不是你的错。”看见,就是治愈的开始。就像黑暗里的一束光,当你承认“我受过伤”,才有可能“疗愈它”。
2. 重建“自我价值体系”,把“别人的评价”从“唯一标准”降为“参考项”
缺爱者最大的误区,是把“别人怎么看我”当成了“我是谁”的定义。想要改变,就要学会“自己给自己打分”。你可以每天做一件“小事”,然后认真夸夸自己:今天独立完成了一个工作项目,哪怕不算完美,也可以说“我很厉害,没有依赖别人”;主动给朋友打了个电话,关心他的近况,可以说“我是个温暖的人”;哪怕只是今天按时吃了饭、没熬夜,也可以说“我在好好照顾自己,这很棒”。这些看似微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