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他就敢这么写上来,光凭道听途说?这是被谁当枪了?”
朱棣深深觉得这太子府的辅臣没给选好。
“也不是什么大事,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换了,人家也没说错,这奏疏里说的大部分也压根不是爹这里的问题。”
朱高炽这会眼睛已经不包着了。
也能视物,只是太医说还是要养养,就尽量不用而已。
从千尔手里接了奏疏,把奏疏大致又读了一遍。
总的来说,邹缉的总体的意思是——紫禁城修了近十年,这十年间,群臣不能深体圣心,搞出许多竭尽生民之膏髓的事情。
开篇的重点在于群臣不能体察皇帝的意思,把事给办坏了。
中间呢,就举了很多的实例。
有些有根有据的,应该是邹缉确实知道的。
有些则可能是别人让他写得。
比如说大量征用民夫,导致很多百姓人家家中劳动力丧失,老人妻子缺乏照顾,耕地荒废,为了维持生活,老百姓被逼砍伐桑树与枣树来煮饭这种毫无根据,也没有任何的数据支持的说法,就是被人忽悠了。
而另外几个邹缉举的例子,就相当的朴实。
他提及紫禁城营造时需要大量的青绿颜料,朝廷下令各州府置办。可许多地方并不产青绿颜料,却被要求上贡几百到上千斤,州府为了完成朝廷任务,只能强行摊派到老百姓头上,一时之间青绿的价格一斤飙升到了一万六千贯。
这也就罢了,等颜料运到了京城,又被营造这边以不合规格为由不肯收。
就这么来回折腾。
那两年市面的青绿价格炒到了两万贯。
而一斤青绿实际上连刷一根柱子都不够用。
采买颜料这种小事尚且如此,其他采买上造成的老百姓困窘,说都说不完。
邹缉还提及,民夫惨,老百姓更惨。
这么大的紫禁城要在京城中心位置营建,原来房子在这里的民户都要搬迁。
当时京师派过来驻扎督建紫禁城的官员,只重视拆得快拆得干净,不重视安置百姓。
还没开始施工,就把人家屋子全拆了。
任凭百姓人家在残垣断壁里哭嚎而置之不理。
安置临时庇护所更是胡乱规划,常发生老百姓刚刚安置下来,又被集体驱赶换地方。
有些老百姓换了三四个庇护所都安定不下来。
最终补偿给老百姓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