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生病,也要去军营巡视。他说,将军不知将士苦,如何带兵?"
"令尊是个好将军。"苏棠由衷地说。
"是啊,"沈珩点头,"我现在做的许多事,都是遵循他的教导。比如军需管理,他就特别重视。说军需不足,等于把将士往火坑里推。"
走过演武堂,来到藏书阁。这里收藏着历代兵书,是沈珩少年时苦读的地方。
"那时候真苦,"他抚摸着书架,"每天要背诵《孙子兵法》,一字不差。稍有疏漏,就要受罚。"
"所以你现在带兵如神?"苏棠打趣道。
"哪里,"沈珩摇头,"这些不过是基础。真正的带兵之道,是在实战中慢慢领悟的。"
他取下一本兵书,轻轻翻开:"记得我第一次独立领兵,就在西域边境。那时敌军势大,我军寡不敌众。正是靠着这些兵书上的智慧,才找到了破敌之策。"
苏棠好奇地问:"是什么计策?"
"声东击西,"沈珩说,"我让主力佯装进攻正面,实则派轻骑绕后,一举击溃敌军后营。这是《孙子兵法》中最基本的计策,但用得好,就能制胜。"
说着,他又讲起了更多带兵的经历。有腾越大漠的惊险,有深入敌营的危机,更有力挽狂澜的壮举。每一次战役,都是一次成长;每一场胜利,都是一次历练。
"最难忘的是守卫雁门关那次,"提起这段往事,沈珩的语气变得凝重,"敌军十万大军压境,我军只有三千守军。那场仗,整整打了一个月。"
"后来呢?"
"靠的是将士们的血性,"沈珩说,"还有百姓们的支持。他们主动送来粮草,帮忙守城。最后,我们不仅守住了雁门关,还重创了敌军。"
说到这里,他停下脚步,看着远处的城墙:"从那以后,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 - 将军带兵,不仅要有胆略谋略,更要有仁心。只有真心爱护将士、关心百姓,才能成为一个好将军。"
苏棠听得入神,这些都是她从未听过的往事。每一个故事,都在诉说着沈珩的成长历程;每一段经历,都在展现着他的将门风骨。
"所以我很感激,"沈珩突然说,"感激有你来管理军需。这让我能专心带兵,不用再为将士们的衣食操心。"
"这是我应该做的,"苏棠柔声说,"能为将士们尽一份力,我很开心。"
夕阳西下,两人站在城头,看着远处连绵的群山。这里是沈珩戎马半生的地方,也是他最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