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郑黄五位宰执应召入宫,到了御前,得知发生在潼川路和成都路之事,也是大惊失色。
\n
张浚是个知兵的,脸色沉重道:“土著兵之所以难缠,主要是借助山林之利,来去无踪,无从对付。
\n
而朝廷出兵,辎重为要,跟他们耗不起。
\n
但要说他们能对面击败我朝廷大军,已是极罕见之事。
\n
令我大军败到如此程度,更是闻所未闻。”
\n
陈俊卿不以为然道:“沈虚中奏章上不也说了,朝廷兵马轻敌,这才误中土人之计。”
\n
张浚摇了摇头:“轻敌只是一方面。”
\n
陈康伯道:“难不成,张相公以为,土人战力飙升,已经足以正面抵敌朝廷兵马?”
\n
张浚又摇了摇头:“不是土人变强了,而是朝廷兵马变弱了。
\n
此战之败,未必是败于土人之手,而是败于军心士气,败于川中民意。”
\n
郑远东听了不禁若有所思。
\n
在这几人当中,他是比较中立的一位。
\n
不过,对于杨沅如此权重,甚至要凌驾于皇帝之上,他也是不满意的。
\n
哪怕你的所做所为,没有半点损及江山社稷之处。
\n
以臣逾君,在他看来,就已是僭越,是大不敬了。
\n
因此,他更倾向于站在士大夫们一边。
\n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会因为立场问题,不问是非对错的一味去和杨沅对着干。
\n
所以上次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