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史记》成书早了两百多年的《竹书纪年》,是由战国时期的史官所著的编年体通史。
\n
在这部晋代因盗墓贼而出土的著作中,却记载着大量与《史记》全然不同的历史。
\n
比如启杀益、太甲杀伊尹等事件。
\n
又比如,竹书记载,自周受命直到周穆王时是一百年,而并不是周穆王一百岁。
\n
《竹书纪年》中记载“(殷)祖乙胜即位,是为中宗”。
\n
但《史记·殷本纪》中,却说中宗是太戊。
\n
但后世发掘的甲骨文上,写的正是“中宗祖乙”。
\n
只不过,《竹书纪年》的权力之争,实在是不符合儒家学说对于上古时代的美好描述,因而遭到很多大儒抨击、贬斥。
\n
不过,它在儒家学者中也不是被全盘否定的。
\n
包括很多否定它的大儒,其实也未必就真的不相信它的记载。
\n
只是,价值取向的需要,注定了它不能被主流儒家学者认可。
\n
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历代儒家学者中都有人研究它。
\n
宋代的《太平御览》中就记载“仲壬崩,伊尹(流)放太甲,乃自立”。
\n
新蜀学兴起后,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儒家学者,务实之风渐起。
\n
对于《竹书纪年》,也就有更多学者进行研究并认可了。
\n
在《竹书纪年》中,伊尹辅佐第四代皇帝太甲时,权力达到了巅峰,于是自立为王。
\n
七年后,太甲从流放之地潜回,杀掉篡位的伊尹,并改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