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却并没有两万兵。
\n
因为在古代,之所以义军一起,动辄就啸聚起十余万的大军,那是因为很多人是扶老携幼全家来投的。
\n
所以光听人数,农民军动辄十数万,声势十分骇人,实则战兵最多三分之一,这还是多的。
\n
如今的这支农民军,在金兵反复围剿、战斗之下,已经甩掉了很大的包袱了。
\n
饶是如此,军中累赘还有七八千人,近乎一半。
\n
他们在攻打寿光,昌乐,临朐诸县村寨时,弄得狼烟四起,流民四散。
\n
可这一回,农民军却没有再征壮丁,相反,他们每攻克一座镇寨,队伍就会减少一些人。
\n
那些老弱妇孺,包括一些舍不得与家人离散的青壮,就混入了这些战斗之后产生的逃难流民之中。
\n
通过这些向西南方向发起的进攻,杨沅在甩包袱。
\n
这都是追随义军最久的一批人,甩包袱也不能甩得无情,得给他们安排好出路。
\n
所以,对寿光,昌乐,临朐诸县村寨发起的进攻,便有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n
一是给金人一个误判,让金人相信,他们是想南逃,离开山东东路,进入南京路,距大宋更近一步。
\n
第二就是利用这一场场战斗,给那些携家带口,很难随大军快速转战的义军及其家人,安排好出路。
\n
他们混迹于难民之中,就很容易洗脱曾经加入义军的历史,避免金人在战后对他们的追究与惩罚。
\n
而这支山东义军,也在这样的一场场战斗中不断地甩包袱,等他们向淄州佯动的时候,兵力已不足六千。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