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他们倒是获得了杨沅这边已经制造完成的大批火器。
\n
但他们却只能按照图纸,找一批有突火枪使用经验的老兵“传帮带”的教授新兵使用。
\n
他们不知道的是,甘泉所领的两千五百多名火器兵,散归川中各部团练后,便也如一颗颗火种,撒了开去。
\n
杨沅是在去年八月份收到停战命令的,当时沈虚中就已奉诏先行一步,赶往潼川府路接掌经略安抚使,和杨沅来了个无缝衔接。
\n
从那时起,新式火器的使用,就在军中开始普及。
\n
而这恰恰是以前杨沅全力避免的。
\n
他深知,这个时代的火器还不能取代冷兵器,而且士兵们也不仅仅是换了手中一件武器。
\n
原来你给他一杆长矛,现在你给他一杆竹枪,使用方法、训练方式、作战方式、保养方式都没有太大变化。
\n
可是从冷兵器到热兵器,带来的是所有流程所有环节的调整。
\n
这也是当初杨沅不动正规军,宁愿从团练兵中招募那些具备了一定的纪律性,但其他方面全未定型的新兵,来使用火器的原因。
\n
现在……,经过半年多的训练,军中将领们以为他们已经拥有了在杨沅手中大放异采的火器运用技术。
\n
但……也只是他们自己以为而已。
\n
……
\n
四月一日,西夏兵马奉诏,北击鞑靼,牵制鞑靼兵入陕。
\n
时寒、郭棣、温泫臣、楼忘臣等旧派、新派武将们则奉诏统兵出了箭筈岭。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