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对方握手言和。
他们如同两只斗红了眼的公牛,在这片土地上继续僵持着,谁也不知道这场战争究竟何时才能结束。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转眼间,秋天的脚步悄然来临。
金黄的树叶纷纷飘落,给草原和大地披上了一层别样的色彩。
与此同时,铁路建设的脚步并未停歇,铁轨如同一条蜿蜒的铁龙,迅速朝着九原郡延伸而来。
随着铁路线铺设到九原郡,这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耶律青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潜力,他效仿铁路集团的模式,将九原郡巧妙地分割成无数大小不一的板块,向草原上各个部落发出邀请,欢迎他们入驻。
耶律青开出的条件看似简单:各部落只需承认他耶律青在九原郡统治的合法性,并且在他所谓的“梁国”面临危机之时,给予一定的支持。
草原上的部落向来善于因利益而聚集,如今耶律青不仅愿意无偿分割土地,还承诺给予发展的机会。
这对于那些渴望扩张与繁荣的部落来说,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
消息一经传出,各部落纷纷响应。
其中,乌达的康巴部落表现得尤为积极。
康巴部深知铁路带来的巨大便利,他们心中有一个宏伟的计划:想将铁路进一步延长到贺兰山下。
贺兰山,在当地又被称为“卑移山”,它宛如一条巨龙,纵延数百里,山势险峻挺拔,自古以来便是中原王朝与西北游牧民族的必争之地。
这里不仅是多民族长期杂居的区域,也是历朝历代移民的汇聚之所。
更为重要的是,贺兰山物产丰富得令人咋舌,漫山遍野生长着青杨、山杨、榆树、丁香、山里红、黄柏树、山葡萄等各种植物。
然而,由于交通的限制,这些丰富的物产很难运输出去,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山中还时常出没着猞猁、赤狐、马鹿、盘羊、獐子等珍贵动物,同样因为交通不便,难以进行有效的贸易。
而推动这一计划的幕后关键人物,正是夷舆商会的代表黎庚宝。
他知贺兰山地区的潜在价值,于是让康巴部落出面提议,自己则在背后运筹帷幄,推动此事的进展。
在他的精心策划下,这件事情进展得十分顺利,很快就水到渠成。
由于当时的火车技术限制,每行驶一千里就需要停下来进行小修,九原郡凭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而然地成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