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官城以北,三百公里,代号“燧人”的极端环境测试场。
寒风卷着沙砾,抽打在低矮的混凝土掩体上,发出鬼哭般的呜咽。掩体内部却灯火通明,巨大的真空舱如同沉默的巨兽般矗立。舱壁上凝结着诡异的白霜,仪表盘跳跃着令人心惊的数字:-183℃。
赵教授裹着厚重的防寒服,呼出的白气在护目镜上瞬间凝成冰花。他布满冻疮的手指死死按在冰冷的观察窗上,目光穿透多层强化玻璃,死死锁定在真空舱中心那个不起眼的银色圆柱体上——那是“羲和”千Wh/kg固态电池的第三代工程样机,代号“烛龙”。
“教授!温度跌破预设红线了!”年轻的助手声音发颤,盯着屏幕上疯狂闪烁的红色警报,“‘烛龙’内部热电偶读数异常波动!要不要中止?”
“不!稳住!”赵教授的声音嘶哑却斩钉截铁,像砂纸摩擦着寒风,“记录所有数据!模拟的是月球永夜坑环境,这点低温就退缩,‘烛龙’凭什么上‘梦舟’?!”他的眼睛布满血丝,那是连续熬了三个通宵的痕迹。
真空舱内,代表电池能量输出的曲线在刺骨的极寒中剧烈颤抖,如同风中残烛,一度跌落到谷底!整个控制室的心跳仿佛都停止了。助手闭上眼,不忍再看。
突然!
那曲线猛地一颤,如同垂死的巨蟒昂起了头颅,开始以一种令人窒息的顽强向上攀升!仪表盘上,代表内部材料相态稳定性的绿色指示灯,在剧烈的闪烁后,奇迹般地稳定住了!
“能量衰减率…2.3%!稳定了!它扛住了!”助手几乎破音,激动地捶打着控制台!
赵教授长长吐出一口几乎凝成冰碴的白气,紧绷的肩背松弛下来,露出一个疲惫却无比锋利的笑容:“好小子…没给‘磐石’丢脸!”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厚重的舱壁和寒冷的真空,看到了广寒宫冰冷的荒原。烛龙的光芒,已在深寒中证明了它照亮月球的资格。
同一时间,安克大厦18楼。窗外雷雨交加。
林天站在落地窗前,豆大的雨点狂暴地抽打着玻璃,将城市扭曲成一片流动的光晕。他身后,巨大的屏幕上分割着画面:
左边,是“燧人”测试场传回的实时数据和“烛龙”顽强攀升的能量曲线。 右边,是乌兰察布草原上,由数百个集装箱式储能单元组成的庞大方阵正在暴雨中静静矗立——磐石科技首个吉瓦时级“羲和”商业储能电站,已进入并网调试最后阶段。 中间,是一份来自商飞集团的加密合作备忘录草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