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整个局面瞬间陷入危机之中。官府闻讯后,立即展开大规模搜捕行动,对孔广汉、徐永焕等首要分子下达通缉令。面对来势汹汹的官兵围剿,孔广汉和徐永焕等人无奈之下只得被迫逃离家园,远走关东,以期能躲避这场灾难。至此,原本轰轰烈烈的农民暴动最终还是难逃夭折的厄运。
话说回来,其实当时选择的那座山地理位置极佳,周围山峦起伏,峰岭相连。山上植被繁茂,绿树成荫,为义军提供了天然的屏障和掩护。而且,山间道路崎岖复杂,有利于义军与清兵周旋作战。只可惜,这支义军成员大多来自街头一带,乡土情结深厚,对于远离家乡一事始终心存顾虑,难以割舍那份对故土的眷恋之情。最终,走投无路的厉应九不得不带领着两千多名满怀义愤的义军登上了高耸入云的驼儿山顶,并在此处安下营帐、扎起寨子。他们马不停蹄地开始修筑坚固的防御工事,辛勤地囤积粮草,日夜不停地加强军事操练,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就此拉开序幕。这支义军被命名为“驼儿山义军”,而其秉持的宗旨则是“坚决消灭那些作恶多端的洋鬼子,让同胞们不再遭受洋人的欺凌与压迫!”
在那个时候,饱受洋教徒欺压之苦的百姓们早已心怀不满,如今看到有人带头起义,大家更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而厉应九因其崇高的威望以及果断勇敢的行事作风,成为众人心中当之无愧的领袖。他一声令下,众人便毫不犹豫地响应执行。平日里,义军成员各自在家中耕种田地以维持生计,但每隔五日都会聚集起来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一旦遇到紧急情况需要集合,只需敲响位于驼儿山前那座宏伟庙宇中的一口大钟即可。这口大钟声音洪亮,能够传播至方圆十几里之外,因此召集人员变得极为便捷高效。
与此同时,驼儿山义军还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由于资金有限,无法统一购置精良的武器装备,于是每个人都自行准备趁手的兵器;每次集合的时候,也都是各自携带干粮饭菜。此外,周边一些思想开明的乡绅们,或是公开表示支持,或是暗中提供钱财和粮食等物资援助。而厉应九在商界和武术界所结识的众多好友,有的毅然决然地前来投靠加入义军队伍,有的慷慨解囊出资相助,在这些力量的汇聚之下,驼儿山义军得以迅速发展壮大。
话说那“驼儿山义军”占据山头安营扎寨,消息传到山东巡抚周馥耳中,他不禁大惊失色。这还了得!竟有人敢公然造反?周馥心急如焚,当即便火速下令让沂州知府胡建枢率领三千精兵强将,兵分两路气势汹汹地前去攻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