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
关于这个村庄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美妙传说呢!据说当年修建天池寺的时候,观音菩萨慈悲心肠,化身为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妪,主动承担起为民工们做饭的重任。她施展神奇的法力,将翠华山的黄土“加工”成了美味可口的饭菜。那些民工们吃得狼吞虎咽,津津有味。然而,当他们得知这些饭菜竟然是由黄土变化而来之后,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忍不住吐得天昏地暗。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吐出的泥土堆积起来竟形成了一片肥沃无比的土丘。这片土地无论种植什么作物都能够获得丰收,于是渐渐地便有人在此定居下来,逐渐发展成为了如今的土门峪村。清朝时期的《咸宁县志》已经正式记载了“土门峪”这个村名。在村口那气势恢宏的村门楼旁,《村史简介》清晰地写道:“自隋唐时期开始,最早在这里居住的应当数史、桃两个姓氏;而到了现在,村里又陆续迁来了王、陈、和、马、梁、田、惠、杨、郭、苏、黄等等诸多姓氏,他们都是后来才迁居至此的。”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流淌着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它宛如一条灵动的绸带,将整个村庄巧妙地划分成了河东和河西两个独特的小组。这个村子规模不小,共有 240 户人家,人口总数达 1020 人之多。其地域辽阔,总面积超过 4000 多亩,其中耕地就占据了 900 多亩,而那 3000 多亩则属于荒山绿化林权的范畴。
在这里,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树木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如挺拔的松、苍翠的柏、高大的杨、婀娜的柳、古朴的槐、艳丽的漆以及粗壮的桐等等,这些杂树构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自然画卷。值得一提的是,那千亩鲜桃更是成为了本村响当当的品牌。要知道,咱们村子可是王莽街道办万亩鲜桃基地中的第二大村呢!这里的农产品种类繁多,以小麦、玉米和豆类为主导。除了这些粮食作物之外,林果方面也毫不逊色,柿子像一个个小红灯笼挂满枝头,核桃在绿叶间若隐若现,板栗外壳布满尖刺却难掩其美味,猕猴桃则犹如毛茸茸的小猴子般俏皮可爱。此外,村里的瓜果和蔬菜不仅能够满足村民们自给自足的需求,更有一些经营户会将多余的产品运往市场供应销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说起村子里的宝贝,那就不得不提到那座古老的二龙塔了。这座塔乃是初唐时期遗留下来的珍贵古迹,还带有隋朝塔的显着特征,堪称王莽街道办屈指可数的文物之一,无疑是家乡人民心中的无价瑰宝。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