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见到周曼宁后,李恨水顺便提及大学间交流的事。
周曼宁热情很高,说愿意组织一次跨国之间的大学校际交流。
李恨水随后和时湘云说了此事。
时湘云很乐意回国,与山南艺术大学美术学院开展校际交流。
汇报是程序性的,主要是了解融媒体中心的基本情况。
汇报结束,李恨水参观融媒体中心。
刘建国引领李恨水、张佳琪进了指挥调度中心。
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实时跳动着新闻数据和舆情分析图。
刘建国介绍说:“李书记,张部长,我们整合了全县17个乡镇的通讯员队伍,建立了‘新闻线索共享中心’。”
张佳琪走到操作台前,纤长的手指轻点触控屏:“这个‘民生直通车’板块很好,但评论区互动不足。
建议设立专人回复群众留言,对热点问题及时做深度解读。”
李恨水微微点头,目光在“三审三校”制度牌上停留片刻,随后转身面向融媒体中心的班子成员,语调沉稳有力:“刚才听了建国同志的工作汇报,也实地参观了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情况,特别是这个指挥调度中心,很有科技感,展现出了融媒体中心的新风貌、新实力。
我说三点,既是要求,也是期望。
第一,要在‘融’字上做文章。融媒体不是简单的部门叠加,更不是传统媒体的线上翻版……
第二,要在‘用’字上体现价值。”
李恨水走到“民生直通车”板块前,点击触控屏,“这个板块的定位很好,但不能只做信息的搬运工,要深入了解群众的需求和呼声,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我们报道的重点。
李恨水接着说:“第三,要在‘人’字上激发活力。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人才。
刚才听了建国同志的汇报,中心有位年轻记者,抖音账号粉丝突破百万,这很了不起嘛。这种人才要重点培养。
中心要完善激励机制,让坐冷板凳的人有热盼头,让能打硬仗的人有大舞台……”
刘建国不停点头。
领导就是这样,说的不管对不对,下级都要装出很虔诚、很崇拜的样子。
哪怕领导说错了,下级也不好当面指出来,都唯唯诺诺。
当面指出领导的错误,不是让领导难堪吗?
接下来,是去一个乡镇调研乡镇文明创建。
张佳琪选择的是青竹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