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春秋时期,齐国鱼盐铜铁资源丰富,管仲因地制宜,向齐桓公提出了“官山海”之策,即由国家对盐、铁等重要资源实施垄断经营。
\n
到了战国时期,由于频繁的兼并战争,各诸侯国在盐业管理上出现松弛局面,造就了许多以盐致富的商人,如魏国商人猗顿就因贩卖河东池盐发了大财。
\n
到了汉代,汉武帝为筹集对匈奴作战的军需和应对财政困乏,任命桑弘羊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是盐铁官营。
\n
不过,盐铁官营政策,排斥打击了民营商业,利权独断,背后的受益者是那些富商大贾、地方豪强。
\n
这也是为何汉武帝隔一段时间就要割一波豪强韭菜的原因。
\n
东汉光武帝刘秀以“柔道治天下”,废除食盐专卖法,任民制盐,自由贩运,官征其税,所以被称作“就场征税制”。
\n
而在益州,又因为争霸需要,实行专卖制。
\n
即在专卖中,盐允许民制,相当于管仲之法:招募平民煮盐,官府提供铁锅,盐煮出来后,政府全部收购。
\n
铁由政府直接掌握生产过程,相当于商鞅之法:铁矿的开采、冶炼和铁器的铸造,由官府指定犯罪之人做苦工,并征发一部分民工从事生产和运输;生产出来的铁器归官府所有,由官府运销,任何人都不得私自制铁。
\n
不过益州的盐场与滨海或是盐湖盐场不同。
\n
益州的盐场多为井盐!
\n
井盐的开采难度,与那些盐海盐湖的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n
“汉中大战多日,府库不盈,军费耗资巨亿,盐铁自古暴利,若是能够增加盐铁产量,也算是一项开源之策。”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