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改过自新,在土地上劳作,也可为自己赎罪,为我华夏的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向各地招收产业工人,许以丰厚的工资,吸引那些有手艺、有干劲的人前来。至于土着,他们虽有懒惰之性,但我们不可一味强迫,可先以丰厚的待遇诱之,让他们前来。”
“待他们来到农场后,绿水书院会提供充足的食物,有新鲜出炉的面包、炖煮得香浓的肉汤、各种时令的水果与蔬菜,力求让他们吃饱吃好,毕竟只有身体强壮才能更好地劳作。”
“同时,也教导他们劳动致富的道理,安排有经验的农夫手把手传授耕种技巧,展示辛勤劳动后收获的满仓粮食与富足生活的联系。
起初,土着们自是难以适应这种有组织的劳作生活,不少人偷懒耍滑。但当监工们拿出鞭子和棍棒,以一种强硬的手段让他们明白纪律的重要性后,情况开始发生转变。
在鞭子的威慑下,土着们不得不收敛散漫的态度,开始认真听从指挥。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发现,按照绿水书院传授的方法耕种,土地真的能产出丰富的粮食。
他们看到自己亲手种下的种子发芽、成长、结出累累硕果,内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绿水书院的思想教育也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作用。书院的先生们会定期给土着们讲述勤劳创造美好生活的故事,展示其他地区通过辛勤劳动而繁荣昌盛的景象。
渐渐地,土着们的思想观念开始改变,他们不再将劳动视为被迫的苦役,而是通往富足生活的途径。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主动学习各种耕种技术,精心照料农田。
原本需要多人协作且耗时许久才能完成的开垦荒地工作,如今效率大幅提升,他们三五成群,配合默契,挥舞着锄头和铲子,很快就能将大片的荒地翻整完毕。
播种时,他们仔细地控制着种子的间距和深度,确保每一颗种子都有最佳的生长环境。在田间管理阶段,他们积极除草、浇水、施肥,不再需要监工的过多督促。
收获季节,看着堆积如山的粮食,土着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
在他们的努力下,南洋各地的农场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并蓬勃发展。一个个农场从荒芜变得生机勃勃,大片的稻田里稻穗沉甸甸地低垂,果园中果实挂满枝头,菜地也是一片翠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些农场源源不断地为绿水书院提供了丰富的粮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