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
没有温度计,没办法精确控制,这两天烧毁掉的,大多数都是温度不够,或者温度过高失败的。
还好有吴淳风,
他经常炼丹,需要控制火候,对温度比较敏感,总结失败的经验,总算是找到点诀窍。
窑洞烧制的还不是水泥,把孰料掏出来,烘干,磨细,最终得到的粉末就是水泥粉,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水泥和黄沙1:2混合均匀,加水,和均匀,然后做三组对比试验。
第一组,黏灰粉和糯米等传统粘合剂砌的墙,水泥砌的墙,
第二组,传统的城墙,两边砌墙,中间空心,填满黄土,混泥土城墙,木板围住,中间插四根铁棍,水泥黄沙和碎石头搅拌好,灌进去,
第三组,用山上的石头砌的两堵墙,
水泥在20度左右的时候,最少5小时干燥,夏天温度35度以上只要两个小时,5月份的京城温度都在25度以上,
估计到晚上,就能知道,水泥到底有没有真正成功。
回庄子的路上,吴淳风像十万个为什么。
“啥时候干?”
“用小石子搅和水泥是啥意思?”
“晚上真的能干透?”
萧芸汐没有回答,现实给出答案。
吃完晚饭,吴淳风迫不及待的去检验水泥的强度,
砰!
狠狠的踹向水泥砌的24墙,纹丝不动,
砰!
石块砌的墙也是纹丝不动,
砰砰砰,
混泥土桩子更是稳的很,
“真结实啊!”
吴淳风是练武的人,力道大,爆发力强,水泥砌的墙完好无损,晃都不晃,足以证明其结实程度。
传统方式砌的墙,两堵被踹塌,城墙那堵比较厚,倒是很结实,
当然,
不是传统粘合剂不如水泥,是传统粘合剂干的慢,这就是水泥最大的优势。
水泥烧制成功,大规模生产正式开始。
萧家庄50里处,
西北难民的安置点,这里距离京城80里,属于西山的范围,朝廷把这里划出来,批准在这里建一座县城。
原来皇帝是不肯答应,要难民打散,分散安置在京城周边的府,
难民是工坊招聘,工坊出钱安置,朝廷把人迁走,工坊不答应搬迁,让朝廷自己出钱安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