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的途中偶然发现它的。
“那是在美利坚一个小镇,我清晨吃完早点外出散步时,不经意间在一片翠绿的竹林旁,发现了一座隐匿其中的小道观。
“白墙绿瓦,飞檐翘角,这种鲜明的建筑风格,无疑是咱们华夏文化在异国土地上的独特呈现。
“更为特别的是,这竟是一座私人道观。”
此话一出,除了沈愈外,不管是顾正岩亦或是裴玉琴都微微一怔,脸上露出些许惊讶之色。
顾正岩不禁微微蹙眉,满脸疑惑地说道:“老汪,你莫不是糊涂了吧?国外存在道观之事,我自然是知晓一二的。
“美利坚、英吉利、倭国、星加坡、大马、越国、澳洲、纽西兰、墨西哥等等诸多地方,确实都有不少的道观星罗棋布于其间。
“然而,这私人道观的说法,却着实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汪老嘿嘿一笑,脸上的得意之色更甚,略带调侃地说道:“姓顾的,这便是你孤陋寡闻之处了。国外有不少道观确实皆为私人所开办。
“并且这些道观的开销大多依赖开办者的积蓄,
“这个叫作‘纯元观’的道观也是一样。
“相比国内那些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的道观,这个道观真的很小,仅仅只有两进宅院。
“前院三间正房被巧妙地拼凑成了一间主殿,用来供奉三清,后院是道士们居住的地方。
“不大归不大,但是其历史却颇为悠久,竟是上世纪20年代建造的。遥想那个时候,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能够建立起这样一座传承华夏文化血脉的道观,其间必定是历经了诸多艰辛与不易。
“而且这个道观还有一个极为特别之处,它设有一个小厢房,专门免费供香客休息歇脚。
“在那里,你能感受到一种纯粹的善意与包容,茶不要钱,香不要钱,摇签解签也不要钱,甚至连常见于道观中的功德箱都不见踪影。
“就靠着一代又一代观主用自己的积蓄苦苦支撑。这份坚持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功利至上的时代里,实在是令人心生敬意与感动。”
“我去的时候是1995年,当时道观已经传到了第三代,也就是创建道观这个人的孙儿手中。
“这时候道观的资金出现了极大短缺,甚至已是到了捉襟见肘难以为继的地步。无奈之下,观主只好开始出售一些观里的古董,以维持道观的日常开销和修缮。
“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