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曾与一原翰林故人私会。”
“‘胡济远’,曾假医行骗于南镇,虽未被官府缉拿,但有数宗口供可查。”
“唯那‘周骧’,真名未知,只查得其曾随南军出征,立过战功,却因误杀上官,被斩首处置——按理说,早已死了。”
朱瀚合上册子,冷笑一声。
“有趣。”
“有诈者,有亡命者,竟都能混入东宫荐录?”
石安子问道:“王爷,要不要将此事奏告圣上?”
朱瀚却摇头:“不必。朱标要荐士,我便让他荐个彻底。”
“真龙之子,要下江湖浑水,就看他能不能不被泥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石安子犹豫道:“若东宫败坏名声……”
朱瀚冷然一笑:“那便是他的命数未成。”
“但若能从这些人中,真挑出良才——”他顿了顿,似是自语,“那才是真正的太子。”
朱瀚转身,低声吩咐:“让南镇司再派人,继续潜入荐士之列。”
“我要知道,他识人的眼光,究竟到哪里。”
回到东宫后,朱标不再像往常那般轻松地处理日常事务,而是开始逐步审视身边的每一位人物。
赵侍郎、陆恒、刘国公等人,似乎都在默默等待着他做出某些决策,给出某种信号。
他们的心思,朱标虽未明言,却已在心中有了判断。
晚餐后,朱标召集了几名东宫的亲信,准备在内密室中商讨近期的局势。
几人坐定,目光都集中在朱标身上,等待他发话。
“你们可知,最近外面的风声如何?”朱标低声问道。
赵侍郎沉吟片刻,回应道:“外面的风声愈发紧张,诸位权臣对殿下的态度开始有所变化。
虽然表面上他们都支持您,但实则背后暗潮汹涌。大家都在观望,等您做出实际的动作。”
朱标点点头:“这才是我最为担心的地方。人心不可轻易猜测,必须找到合适的时机。”
“太子殿下,若您真想稳固朝局,不妨在内政方面有所作为。”
陆恒开口道,“最近朝中不少地方的官员都在等着太子有个明确的表态,若能早些展现您的决断力,或许能增强您的威望。”
“这话不无道理。”
朱标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但我想要的,远不止表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