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忐忑,又笑着叫了平身。
他自然相信易禾,因为察举一事之前不曾和她议过。
是她太过聪睿。
……
翌日早朝,司马策一上殿就颁了诏令:
“如今察举在即,朕欲以侍中袁杰总文闱,太常卿易禾领武闱。谢相为文试监举,太尉为武试监举,尔等可有异议?”
阶下群臣面面相觑。
那可太有异议了。
这是怎么安排的?
侍中袁杰将来是要做三公的人,主持文举就罢了。
他太常卿是个礼官,凭什么主考武试?
她不是应该去做监举吗?
或者让他主持文试也比这合理。
只是……这话不太好说出口。
监举是察举地位最高的官员,总不能说让王太尉做主考,太常卿做监举?
那是明摆着让易禾压太尉一头啊。
肯定不能这么说。
“陛下,太常卿虽贵为九卿,但若察举武试,怕是有些儿戏。”
说话的是中书长官中书令,也是谢相的党羽之一。
易禾马上回过去:“中书大人可是质疑本官?”
这话声量虽然不高,但语气颇有不满。
易禾是给自己壮胆,实则心里也没底。
毕竟中书令位同副相,在朝中地位极高。
但凡她不是坐了这个九卿之首,眼下也不敢和他对峙。
所以,只要是高官,哪怕应个虚衔,在殿上也是好用的。
中书令不屑地轻笑一声。
“大人可知武举都考些什么?”
易禾也回之一笑:“一试弓马,二试兵械,三试韬略,还能有什么?”
“这些人尽皆知,关键大人如何去试?”
易禾上前一步,转身看他。
“那中书大人的意思是,谁可?”
“左将军谢闻,中郎将崔综,北军中侯裴行,哪个不可?”
听他提的这几个人,易禾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
谢闻之前被陛下革职,在家赋闲将近一年才等来一个佐领北府兵的时机。
后来北府兵连连告捷,他也因此升了官。
眼下肯定不会跟陛下对着干。
至于中郎将,那是陛下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他只听陛下的。
到时随便让他生个病就可以。
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