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里头属于是基操,最起码这个新闻当中的主体斯派克是确有其人。
\n
况且随着斯派克在美国的表现愈发强势,中国威胁论等阴谋论同样也有着很大的市场。
\n
为了新闻热点凭空编造这种事,他们早已经驾轻就熟了。
\n
就比如说《华盛顿邮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次新闻造假——为了博眼球,直接写了一名8岁儿童吸食海洛因的文章,还获得当年的普利策奖。
\n
结果后续被曝光该报道的主人公是虚构的。
\n
是的没错,从头到尾都是一篇虚构的新闻,就这么水灵灵的赢得了当年的普利策奖。
\n
“我可以去向本申请,但前提是你得找到能够写的依据。否则的话,斯派克会送你进监狱的。相信我,现在的他做得到。”
\n
本·布拉德利,《华盛顿邮报》总编,一位极具争议性的新闻界人物。自从1965年上任《华盛顿邮报》总编之后,截止到去年也就是2004年为止,带着报社一共拿下了18次普利策奖。
\n
《8岁孩童吸食海洛因》这个弥天大谎同样出自他的首肯。
\n
只不过,由于后面实在是圆不回去了,普利策评委会干脆又把奖收回去了,权当无事发生。
\n
唾面自干嘛,不寒碜。
\n
事后岁月史书一下,就不会有太多美国民众关注这些事。
\n
“没问题。”
\n
满脑子都是进步的大卫完全无所谓,兴冲冲的就回家准备了。
\n
事实上,他之所以敢回来找报社提,就是因为他有几个线人都听到了斯派克封口费给的很大方的风声——还是签了合同的那种。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