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子商店的支撑,另外,天禾科学院的研发投入一直很高。
\n
“一起走走吧。”
\n
在布格多夫,农田、牧场、森林相互交织,郭阳和陈云鹏在林荫下走了一会儿。
\n
没有可用于销售的种子是天禾出海面临的最大问题。
\n
即使更受重视的美利坚,也只有两个商业化品种,还是在天玉系基础上培育出的品种。
\n
但大洲与大洲之间,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完全不一样。
\n
在国内表现好的种子,出了国后,水土不服才是正常的事,需要一些针对性的技术措施。
\n
天禾设想的一种模式:在国外种植区搞研发,在国内制种生产,再加工出口到国外。
\n
这样实现了利益最大化,既赚到了国外市场的高额利润,又利用了国内制种成本低的优势。
\n
现在看,难度有点太高,第一步研发都还没彻底跨过去。
\n
即使是跨国巨头进入国内,也大多都是研发、生产、销售都放在国内。
\n
先锋公司用了18年才培育出了一个先玉335。
\n
正常的育种方法,想培育出一个超水平的种子,难度的确很大。
\n
陈云鹏的心态倒保持得比较好,可能也和经历了那么多事有关。
\n
人也变得很沉稳,这种状态是最容易出成果的。
\n
聊到最后,郭阳才表露了目的,“欧洲市场还缺一个负责人,有兴趣没?”
\n
“我吗?”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