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都有些过于扎实了。”
\n
徐欣叹道:“这倒显得不那么互联网了。”
\n
熊潇鸽莞尔一笑。
\n
供应商会议的下午半天,俞兴再次登台,这次就谈到电车项目的具体周期,提出了一个“五年”的预期,希望能在五年之内取得市场里的初步成功。
\n
五年时间?初步成功?
\n
什么样算是初步成功?
\n
俞兴没有再细谈,没有给出销量目标,没有给出年度营收,只在最后强调协作共赢的必要性,而用来佐证这种必要性的是最后发言的来自智波公司的孙浩。
\n
孙浩是在午宴结束接到的临时通知。
\n
他不是那种临场选手,知道自己今天最后一个发言就有些懵:“我说什么?让我说什么?我们还没研发出来啊,顶多算刚立项。”
\n
“俞总说,你就说现状就行。”秘书章阳煦传达了意思。
\n
“什么现状?我们刚立项,在招人……这个很难啊。”孙浩有点忐忑。
\n
章阳煦想了想,揣摩出老板的意思:“难就是好啊,不难干嘛找你们呢,容易的话就直接去买国外厂商的了,难才好啊。”
\n
孙浩思考一个下午,最终得出一个发言的主题——难就是好,难就是机会,不难还轮不到自己呢。
\n
他登台为申城碳硅科技集团的供应商会议结尾,提到毫米波雷达的现状,那是国内加价买都买不到的,人家就是留着自家的高端货做自适应巡航。
\n
也因为这种情况,碳硅集团要做电车就必然要协作研发,要基于被动的现实进行主动的出击。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