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然而仔细想想却并非如此。因为每个股票的流通盘差异很大,那些前十大流通股东,他们的股票虽然也是流通股,可实际上却很少参与市场交易。所以说,用流通盘来计算筹码分布,就会把很多实际上不会动的“僵尸筹码”也算进去,最终的结果自然是不够准确的。
有些交易软件为了方便分析,引入了一个叫做“历史换手衰减系数”的指标。这个指标的计算方法是:用1除以(1减去十大流通股东占比)。我们根据股票信息算出这个系数后,就可以打开炒股软件,找到历史换手衰减系数的设置,把默认的系数修改成我们计算出的结果。修改完毕后,你会惊讶地发现,原本的筹码分布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每个股票的流通情况都不一样,所以这个系数也不应该一概而论。如果我们用同一个公式去计算所有股票的系数,那结果必然是错漏百出。更何况,股票的流通性也是不断变化的。
第四重骗局:不同时间周期下筹码分布的不同表现形式。
公式计算的筹码峰,就像是在不同倍率的显微镜下观察同一个细胞,呈现出的形态截然不同。日线级别就像低倍镜,让人误以为已经没有套牢盘的存在,仿佛风险已经烟消云散。但切换到月线级别,就像换上了高倍镜,曾经被忽略的细节一览无遗,大量的套牢盘依然如同乌云般,笼罩在股价上方,暗示着潜在的风险。
理论上,无论我们是在日线、周线、月线还是年线级别观察,筹码峰都应该指向同一个价格区间,最多只是因为计算精度的差异,导致小数点后的位数有所不同。然而,现实却与理论相悖,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无法获知真实的筹码分布情况。我们所看到的筹码峰,实际上是根据K线图数据计算得出的,而这些计算公式通常都采用了时间衰减的算法。这意味着,在交易活跃的日线级别上,由于周期更短,N值更大,公式会快速地将长时间持有的套牢盘筹码视为“卖出”,并在计算中剔除。相反,在月线和年线级别上,由于周期较长,N值较小,公式还来不及将这些长期套牢盘的筹码用新的K线数据替换,导致这些筹码依然被计算在内。所以,不同时间周期下显示的筹码分布就会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所以说,筹码峰与其说这是一个分析工具,不如说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它没有客观地反映市场的真实情况,而是通过数据处理,人为地制造了一种看似合理的市场趋势。
虽然说筹码峰是算法编造出来的,但它既然存在,就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可以利用筹码峰在周K线上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