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栏便直接写上了刘淑贤的名字。
\n
这院子周围环境非常不错,因为它就在什刹海后门桥边上。
\n
后门桥,实际上是它的俗称,小名。
\n
人家原名本是海子桥,后来官称是万宁桥。
\n
因为皇城的北门为地安门,俗称后门,而万宁桥恰在后门之外,所以叫它后门桥是其来有来历的。
\n
刘之野一家人站在后门桥上,东张张,西望望:
\n
什刹海的水波光粼粼,静静地自西淌来;横穿过脚下古桥的涵闸,从紧趴在两岸的镇水兽的眼皮底下通过“安检”;波纹荡漾着向东流,岸树水草葱茏,在约百米远的地方弯向南去……
\n
后门桥河沿胡同首先是个居住区。
\n
两岸住房相连属,宅户门尽对河开,蒸腾着热烈的民居气、生活气。
\n
他们下桥头逐水而行,后门桥往下,是于粪场大院、拐棒胡同北口,有一座无名的木桥,踩在上面吱嘎作响、颤颤悠悠,通向帽儿胡同;
\n
河道南拐之后,于拐棒胡同东口,有一座无名的砖石桥,通向雨儿胡同,到拐弯处再往南走百十米又遇一座古桥——东不压桥。
\n
要是打开京城的地图,会发现从后门桥,到东不压桥,可见一道先向东,后偏东南的绿幽幽的水线。
\n
后门桥以东的水道有点像马的尾巴,它悠然自如地一甩,留下了皇城正北,向东而南的这条潇洒的弧线。
\n
其实,后门桥以下的这条河,在老京城的城圈之内。
\n
历史上是曾称过御河、御沟、玉河、金河,以至“金沟河”的。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0页